高壓戶外柱上無功補償裝置ZRTBBZW
1、簡述
根據全國幾大供電網絡的統計,我國在供電線路上損失的電力平均為總輸電功率的10%,而歐美及發達國家在供電線路上的損失僅占總輸電功率的3%,如果采取措施,把供電線路上的損耗降到5%,僅此一項,我國在電力傳輸網上的損耗每年可節約600多億元。所以對供電線路進行無功補償來降低線路損耗并提高供電質量,是貫徹國家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戰略部置的具體措施之一。
2、無功補償的原理
從電工學可知,供電網上傳輸的總功率S,包含傳輸的有功功率P和無功功率Q,三者的關系為:S= 簡稱功率三角函數,而P/S=cosΦ被定義為電力網的功率因數,其物理意義是:供給線路的有功功率P占線路視在功率S的百分數。在電力網上輸送電力時,希望功率因數越高越好,也就是供電網傳輸極大的有功功率,極小的無功功率。因此,在線路上,把具有容性功率負荷的裝置并接在電網感性功率負荷處,這樣,感性負荷所需要的無功功率由容性負荷輸出的無功功率來補償,而無須由電源來提供,確保整個電力傳輸網的功率因數較高,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并聯電容器作為無功補償裝置。
3、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
當前我國城鄉供電網中,10KV線路為主干線,尤其是農村配電網,供電半徑大、負荷季節性強、用電時間集中,所以功率因數非常低,有的地區的功率因數低于0.6,整個供電網長期處在無功不足的狀態下運行,造成線路損耗極大,電壓質量極差,故對10KV供電網加裝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已迫在眉睫。
3.1 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可極大地減少線路的損失
當線路通過電流I時,供電線路上的有功損耗為ΔP=3I2R=3R(P2+Q2)/U2=3R(P/UcosΦ)2
=3RP2/U2cos2Φ
所以線路有功損失ΔP與cos2Φ成反比,cos2Φ超高,ΔP越小!
表1功率因數降低與有功損耗增加的關系表
功率因數由1.0降到右列數值時
0.95
0.9
0.85
0.8
0.75
0.7
0.65
0.6
有功功率損耗增加ΔP%
11
23
38
56
78
104
136
178
3.2 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可減少線路電壓損失
電力傳輸網上電壓的損失ΔU=(PR+QX)/U由此可知,影響ΔU的因素有四個:線路的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線路電阻R和電抗X。如果采用容抗為XC的電容來補償,則電壓損失為ΔU=[PR+Q(X-XC)]/U,故采用補償電容來提高功率因數后,電壓損失ΔU減小了,同時電壓質量也提高了!
3.3 無功補償提高了電力網的傳輸能力
視在功率與有功功率之間的關系為P=S cosΦ,由此可知,在傳送有功功率P恒定的條件下,cosΦ越高,所需視在功率也越小,所以在負荷功率因數較高的情況下,線路就可傳輸較高的有功功率,提高了供電網的送電能力。
4、10KV供電線路無功補償位置和容量的確定
目前,10KV供電電源側都采用了無功集中補償的方法,而對于10KV供電線路側采用無功分散補償的方法,即把一定容量的高壓并聯電容裝置分散安裝在供電線路距離遠、負荷重、功率因數低的10KV架空線路上。所以無功補償裝置安裝地點的選擇應符合無功就地平衡的原則,盡可能減少主干線上的無功電流。一般對于均勻分布無功負荷的供電線路,其補償容量和安裝位置按2n/(2n+1)(其中n為不小于1的整數)規則。對于負荷在線路上的分布狀況不同,安裝地點也不相同,并根據負荷分布特點和容量的大小計算確定。見表2
表2 配電線路分散補償電容器裝置的安裝參數
負荷沿主干線分布狀況
電容補償
安裝組數
電容器安裝容量與
線路無功功率比
安裝位置位于主干線首端長度
均勻分布
1
2/3
2/3
2
4/5
2/5;4/5
非均勻分布
分支線呈600
1
4/5
3/5
分支線呈900
1
4/5
2/3
5、 ZRTBBZW10KV供電線路無功自動補償系統
ZRTBBZW10KV系列供電線路無功功率自動補償系統,是專為10KV架空線路無功補償精心開發設計的產品,在供電線路上選擇最佳點加裝此系統后,既能實時補償線路無功缺口,又不會引起線路無功過剩,真正實現了10KV供電線路的無功功率自動補償。
5.1 系統的工作原理
ZRTBBZW10KV系列供電線路無功功率自動補償系統由電壓互感器(PT)采集B、C相電壓信號,高精度開啟式電流互感器(CT)采集A相電流信號,把電壓和電流信號傳送到智能控制器,經控制器采樣電路得到電壓、電流的模擬信號,再經過A/D轉換,得出電壓、電流、有功、無功、功率因數、諧波百分比等參數,與存貯在固定存貯器中的系統設置點進行比較,由系統決定什么情況下操作電容器組,并通過高壓交流真空接觸器來執行電容器組的分合閘,從而達到自動循環投切電容器組,補償線路無功的目的,使電網上無功功率供需就地自動平衡。系統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5.2 系統的組成
ZRTBBZW10KV系列供電線路無功自動補償系統,主要有:跌落式熔斷器、避雷器、電流 互感器、高壓無功智能控制器、補償柜及其支架等。補償柜內部主要有:電壓互感器(兼作電源)、高壓交流真空接觸器、交流接觸器、噴逐式熔斷器和電力電容器組等元件組成。
5.3 系統的結構特點
(1)補償柜主體結構為一體化箱式設計,殼體采用2mm冷扎鐵板或不銹鋼板焊接成型,達到防護IP53等級。箱體內裝有,高壓PT-CT,高壓電容器真空投切開關、噴逐式熔斷器、電力電容器組,而控制器單獨安裝在防雨箱內。
(2)ZRTBBZW-I型無功自動補償系統采用單桿安裝,即以電桿為中心,橫梁上安裝電容器成套裝置及固定組電容器;
ZRTBBZW-Ⅱ型無功自動補償系統采用雙桿安裝,即在主電桿旁再加立副電桿,把Ⅱ型補償柜固定在主桿和副桿的橫梁上,控制器固定在主桿上
兩種型號的補償系統都具有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
(3)作為投切動作元件的高壓交流真空接觸器,采用固體絕緣,具有免維護、無重燃、壽命長、可頻繁動作等優點。
(4)每臺電力電容器組都有內置自放電阻和內熔絲,并裝有電力電容器單臺保護熔斷器,可進行相間短路保護及對地短路保護,當某個電力電容器組發生故障時,其高壓熔斷器將會熔斷,該電力電容器組退出,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運行。
(5)高精度開啟式電流互感器,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安裝于10KV配電網的A相,在安裝過程中不截斷用戶的高壓線。電流互感器測出的電流信號通過二次線的方式并傳送到控制器,從而避免了沿面放電擊穿事故的發生,真正達到了安全可靠。
(6)無功功率自動補償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靈敏度好、使用壽命長、可配置無線遙控操作等特點,通過專用手持控制儀,可以人工操作補償裝置,還可以無線讀取運行參數、設計運行模式、修改設定值、查看運行記錄,并且方便地和微機相連將運行數據傳輸給微機進行統計處理。
4.4 系統的安裝調試
(1)對于ZRTBBZW-I型補償系統僅需單桿架設,無需副桿,而對于ZRTBBZW-Ⅱ型補償系統需雙桿架設,需要加立副桿。并且都必須按圖施工,所需外配器件,如跌落式熔斷器、氧化鋅避雷器開啟式電流互感器等均選用優質產品,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2)高精度開啟式電流互感器安裝于10KV電網A相,把A相主線固定在電流互感器頂端兩半園孔中,電流互感器標注箭頭應與A相電流方向一致。
(3)在確認一切接線正確完好后,合上跌落式熔斷器,給整個系統加電,并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電源檢查、倒送電檢測、控制器連接測試、初始數據的測試與調整、真空接觸器分合閘檢測、控制模式和投切點設置等工作,調試完畢后按下自動運行鍵,則系統進入自動運行工作。
5.5 系統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見表3
表3 ZRTBBZW-10KV無功自動補償系統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故障現象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控制器不工作(“電源正常”指示燈和其它指標燈沒亮)
1. 供電電源缺相;
2. 節點接觸不良;
3. 控制器保險管壞。
1. 檢查各接點使接觸良好;
2. 更換控制器保險管;
3. 檢查完畢,先手動合閘,正常后再轉到自動運行。
電源指示燈亮,而運行指示燈不閃爍
控制器的微處理器,受到外界干擾,程序跑飛,造成死機。
卸去控制器本身的斷路器再合上,使控制器的微處理器自動復位。
電容器組
操作過度
1. 同一線路上安裝兩臺及以上無功自動補償系統,并用無功或電壓基本模式系統
2. 電容器的投/切延遲時間設置太短。
1.起用控制器的限制合閘功能
2.增大電容器的投/切延遲時間
很少發生電容器組操作
1.基本控制模式的操作調協點總是超過或低于線路上出現的參數值。
2.電容器組的容量或安裝位置不合適。
1.通過應用軟件重新設置操作點;
2.慎重調整電容器的容量或安裝
位置。
沒有電容器操作
1.倒送電情況長期出現;
2.手動/自動開關在手動位置;
3.負荷保險管壞
1.起用倒送電控制功能;或調整參數設置。
2.將開關打到自動位置;
3.更換負荷保險管。
電容器容量不夠
某個電器的保險熔斷致使電容器的投入量減少。
檢查保險,如熔斷,看電容器是否損壞。如損壞更換同型號同容量的電容器;檢查電容器上的連線是否燒斷,如連線燒斷,查跌落保險看是否接觸不良引起打火而使連線燒斷,若跌落保險接觸不良,使其接觸良好,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