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諧電抗器
三相調諧串聯電抗器里面通過的是交流電流,它是與補償電容器串聯使用,它的作用是對穩態性的諧波(5、7、11、13次)構成串聯諧振,起消除諧波對電容器和其它電器設備的危害,保護電容器的爆炸和諧波影響的容量,使用電設備安全,而正常的工作,通常有5—7%電抗率的電抗器及13%電抗率的電抗器,屬高電感值的電抗器,調諧電抗器具有穩定的安全性,為企業優化系統配置,實現節能降耗,可謂是企業的好幫手。
產品特點
簡單便捷:
>多種調諧頻率及精確的技術參數避免所有諧波帶來的風險
穩定安全:
>具有熱保護功能保證電抗器運行
>干式電抗器運行成本低
用于電能質量改善:降低諧波對電容器的干擾,防止諧波放大,減少諧波污染
性能指標及技術參數
調諧電抗器是一種特殊的電抗器,專門用于降低諧波污染及放大和保護其它用電設備
調諧電抗器的容量從6千乏到100千乏,調諧頻率包括135Hz,189Hz,214Hz,適用于任何400/415V 50Hz的配電系統。調諧電抗器的選擇必須選擇相匹配的電容器
技術參數:
>外層防銹涂料
>熱繼電器
>標準:IEC 60289;EN 60289
調諧濾波:通常在電容器前串聯一個6%或7%或14.8%的電抗器來抑制諧振,而這種方法通常用于諧波含量不大,以無功補償為主的濾波。因為6%的電抗器的諧振頻率在204HZ,所以當諧波頻率低于204HZ時電抗器和電容器組成的單元顯容性進行補償,當諧波頻率高于204HZ時,電抗器和電容器組成的單元就會變成感性防止諧振。而5次諧波的頻率為250HZ所以串6%的電抗器能有效的防治5次諧振。根據以上原理,7%=187HZ,14.8%=130HZ,所以7%防治四次諧振,14.8%防治3次諧振,而如果諧波含量過大的話,就不能用此調諧濾波器。
諧波濾波器:原理跟上面一樣,是電容器前面串聯電抗器,但電抗器是定做的,如是濾5次諧波,我們一般將電抗器的諧振頻率盡量做到接近250HZ,即248-249HZ,以保證濾波的效果。3次和7次也是一樣這么配。還有諧波濾波器的電容器也是專門用于濾波的,補償量很小,所以一般配了諧波濾波器的還要額外配無功補償柜。
1,調諧頻率的選擇,通過電抗器與電容器阻抗比來確定調諧頻率,一般來說預防5次諧波,可選擇電抗器6%
2,電容器耐電壓=系統電壓+電抗器壓升+諧波電壓
三者缺一不可。
3,電抗器耐電流=系統電流+諧波電流
限流電抗器與調諧電抗器的區別
“限流”需要器件具有比較大的通過電流容限度,而調諧則不需要,僅僅是頻率諧振的點溫和,其電流很小
在電力系統中諧波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線性負載所致。當電流流經負載時,與所加的電壓不呈線性關系,就形成非正弦電流,即電路中有諧波產生。諧波頻率是基波頻率的整倍數,根據法國數學家傅立葉(M.Fourier)分析原理證明,任何重復的波形都可以分解為含有基波頻率和一系列為基波倍數的諧波的正弦波分量。諧波是正弦波,每個諧波都具有不同的頻率,幅度與相角。諧波可以I區分為偶次與奇次性,第3、5、7次編號的為奇次諧波,而2、4、6、8等為偶次諧波,如基波為50Hz時,2次諧波為l00Hz,3次諧波則是150Hz。一般地講,奇次諧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諧波更多更大。在平衡的三相系統中, 由于對稱關系,偶次諧波已經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諧波存在。對于三相整流負載, 出現的諧波電流是6n±1次諧波,例如5、7、11、13、17、19等,變頻器主要產生5、7次諧波。
“諧波”一詞起源于聲學。有關諧波的數學分析在18世紀和19世紀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傅里葉等人提出的諧波分析方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電力系統的諧波問題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當時在德國,由于使用靜止汞弧變流器而造成了電壓、電流波形的畸變。1945年J.C.Read發表的有關變流器諧波的論文是早期有關諧波研究的經典論文。
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發展,發表了有關變流器引起電力系統諧波問題的大量論文。70年代以來,由于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工業、交通及家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諧波所造成的危害也日趨嚴重。世界各國都對諧波問題予以充分和關注。國際上召開了多次有關諧波問題的學術會議,不少國家和國際學術組織都制定了限制電力系統諧波和用電設備諧波的標準和規定。
諧波研究的意義,道德是因為諧波的危害十分嚴重。諧波使電能的生產、傳輸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電氣設備過熱、產生振動和噪聲,并使絕緣老化,使用壽命縮短,甚至發生故障或燒毀。諧波可引起電力系統局部并聯諧振或串聯諧振,使諧波含量放大,造成電容器等設備燒毀。諧波還會引起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誤動作,使電能計量出現混亂。對于電力系統外部,諧波對通信設備和電子設備會產生嚴重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