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含水層儲能技術的發展與推廣”話題展開探討,豐電陽光(北京)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鄔小波博士對西安開米萬盛綜合體項目和豐電陽光含水層技術做了介紹。汪集暘院士表示“含水層儲能技術實現地下水100%原水回灌,可以讓地下水源熱泵起死回生。”
含水層儲能(ATES)是一項利用地質熱慣性,以地下水可持續同層抽灌為手段(水循環),將熱能儲存在地下含水層以及回收的儲能技術。含水層儲能系統通常以季節性模式運作,其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技術,可以減少建筑物的主要能源消耗和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
據了解,1997年我國大規模引進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在北京、山東等地相繼建成為數眾多的地下水源熱泵工程,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幾年過后,這些項目大多出現了水源井堵塞造成地下水不能有效回灌的情況,引起地下水污染浪費、地面沉降等嚴重問題,致使地下水源熱泵產業陷入“規劃部門不提、水務部門不批、用戶不用”的窘境。
近年來,豐電陽光(北京)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引進荷蘭含水層儲能核心技術,取代國內地下水源熱泵理論對淺層地熱的簡單開發,真正實現了地下水100%對井原水回灌,解決了國內地源熱泵技術因回灌難而產生的地下水污染浪費、地面沉降、能效衰減、系統壽命短等問題,地下水系統已經可以與建筑同壽命。真正實現了地源熱泵取熱不取水,充分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同時,有效保護了地下水資源。
曹耀峰院士表示:“含水層儲能技術夏季供冷基本不用熱泵是顛覆性的 。”據了解,豐電陽光含水層儲能系統在國內的應用效果,可以達到冬季供暖節能50%以上,夏季供冷節能率80%以上,全年可節約能源費用60%~70%。
此次西安開米萬盛國際綜合體包括一座五星級酒店、二座高級公寓和商業中心,建筑面積35萬平米。采用含水層儲能/地下水源熱泵技術旨在解決綜合體的供冷和供熱,造就一個高舒適、低能耗的社區。項目所在地有合適的含水層,但含水層巖性基本是老黃土細砂交錯,鉆進、成井極為困難,地下水也難以回灌,被視為回灌的禁區。若采用地下水能源系統,必須在技術和工藝上有所突破與創新。在項目先期,豐電陽光對原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暖通系統的冷熱源用含水層儲能技術進行改造,展示了含水層儲能新技術、新工藝的可行性,尤其是解決國內普遍存在的地下水回灌難問題。
據了解,豐電陽光公司含水層儲能項目已在國內的上海、襄陽,以及國外日本大阪等多地成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