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表示,用更多政策“干貨”推動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現“十三五”期末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生產、應用等方面蓬勃發展。
龍頭企業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麻涌鎮漳澎村新港南路中汽宏遠汽車的廠區內,一款車身長達11米長的旅游車十分吸睛。這款旅游車采用全鋁合金車身制造并運用第三代純鉚接技術,不僅防腐性更強,也因車身輕量、材料可回收而更加節能環保。這是宏遠汽車于2015年4月成功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目前已經接到來自澳大利亞、美國等海外國家超200多份訂單。
據悉,宏遠汽車累計有20款純電動產品列入國家工信部的公告,2015年至2016年,累計銷售2680輛新能源客車,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投產不足兩年,已經為地方納稅6000余萬元。
中汽宏遠汽車副總經理黃兆鋒介紹,目前宏遠汽車已經著手二期擴建工作,二期達產后可實現年產8000輛新能源汽車,有望進入國內同行前十名,產值超50億元,預計可帶動東莞本地新能源汽車上下游配套產業鏈產值至少達到100億元以上,東莞將由此邁入“新能源產業百億俱樂部”。
任何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離不開資本引擎的拉動,新能源汽車亦是如此。宏遠汽車還計劃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行等合作,成立產業專項基金,建立資金池,以撬動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作為東莞第一家具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整車制造企業,宏遠汽車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輻射更多企業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
今年初,中外合資“金星蓮花”的首款車型即將面世的消息讓很多愛車人士興奮不已。中外合資“金星蓮花”項目股東之一便是東莞金星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資料顯示,金星重工于1993年建立,位于東莞虎門,是一家以生產汽車沖壓模具、車身主模型、沖壓件檢驗夾具、車身焊裝合件等為主的專業化生產企業。
金星蓮花合資項目計劃2019年正式投產,首款產品初步確定為一款輕量化豪華SUV車型。按照約定,合資公司計劃利用金星重工的SUV生產資質進行整車生產。下一步,金星蓮花還將開拓新能源汽車等細分市場,建立中國研發機構,引進汽車研發、制造技術,利用合作方的技術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獲得一席之地。
越來越多的莞企積極投身新能源汽車這片“藍海”。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6月9日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1月至5月全國新能源(600617)車累計銷量增長35%。在東莞市的倍增計劃試點企業中,有12家涉及新能源汽車或相關產業。
在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流方向,取代傳統純油耗型汽車勢在必行。
高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搶占先機
“電池組總電壓、電池組總電流、電池最高溫度、電池最低溫度、單體最高電池電壓……一切正常,所有的數據指標都非常漂亮!”一輛藍色的轎車在馬路上快速馳騁,時速高達80公里時,也聽不到一絲噪音。
德爾能公共事業部總監辛創安坐在副駕駛位置上,一邊享受著寬敞、舒適的乘車環境,一邊通過手提電腦在監測電池的運行數據。原來這是由德爾能自主研發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正式上路。辛創興奮地說:“這款新型智能機電熱一體化的電池系統,無論在品質、技術、安全等各個方面將引領行業的潮流。”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最大的區別是用動力電池作為動力驅動,而作為銜接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MS是動力電池組的核心技術,也是整車企業最為關注的環節。
德爾能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發的企業,今年年初入圍倍增試點企業,計劃在3年內實現倍增。辛創說,新能源電池是企業完成倍增指標完成的保障。從2014年起,企業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如今每年業務實現30%的增長。該公司2014年開始正式進軍動力鋰電池,很快就打開市場,生產線也一下子緊張起來。“整個東莞的動力電池,應該說還處在起步階段,難以和比亞迪(002594)等其他巨頭相比,但搭上汽車行業,前景不可限量。”辛創說。
在倍增試點企業東莞邁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中延的微信“朋友圈”里,“新能源車”是個高頻詞。因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已占到邁科營收的近七成,另外,動力電池已經進入不少國內汽車廠商供應鏈,去年起產品一直供不應求,產線滿負荷運行。“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訂單已經接到‘手軟’。”李中延說。
邁科總工程師張新河說,2008年前后,國家出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加上很多企業對市場的美好預期,越來越多企業進入這個行業。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開啟,邁科的動力鋰電池產品在去年開始就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產線布局終于迎來了爆發。
從新能源電池到整車制造,到充電樁,再到物聯網等領域,一大批莞企瞄準這片新產業藍海。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通過“三步走”建立全產業鏈條,以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為主線,兼顧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打造整車與關鍵零部件兩個增長極,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世界工廠,東莞在新能源的生產環節走出自己的特點,但是分布太散、太亂,缺乏聚集效應,有點野蠻生長的狀態。希望在政策的支撐下,東莞能發揮好新能源汽車制造的龍頭作用,引領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發展,加上傳統的制造業優勢,有望在這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