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有色金屬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大力推動大宗固體廢棄物和尾礦綜合利用,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但固廢處理面臨處理難度大、利用效率低、處理能耗高、污染嚴重、經濟性差等困境,傳統工藝根本無法有效處理。
神霧節能董事長吳道洪在發布會上表示,只有顛覆性技術才能解決行業問題,才能實現清潔生產、 綠色制造。無論是從企業盈利和發展的需要,還是為滿足國家和行業相關環保要求,都迫切需要新的工藝和技術,去突破發展困局。
會上,相關專家表示,我國是礦產消費大國,對外依存度高,未來隨著經濟增長礦產消費將繼續增加。作為耗竭性、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實現礦產資源從有限向無限的轉化。這就要求通過突破技術、資金、政策等瓶頸,實現固廢、尾礦等的資源化。
吳道洪說,此次發布的三項清潔冶煉技術從工藝路線上破解了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能耗高、污染大、經濟性差、資源利用率低等行業“痛點”,突破了低品位礦石、復合共伴生礦、有色金屬固體廢棄物等冶煉和提取的技術難題。
吳道洪舉例談到,在采用“蓄熱式轉底爐直接還原清潔冶煉技術(SRF)”的江蘇沙鋼集團30萬噸/年固廢綜合處理項目中,與傳統的回轉窯工藝相比,神霧節能清潔冶煉技術能耗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二氧化硫排放降低70%、氮氧化物排放降低 67%、生產成本降低 45%。
有色金屬渣循環經濟示范項目成功投產,標志著神霧節能攻克了鋼鐵、有色金屬固廢處理的世界性難題。吳道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將環境公害“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為全球鋼鐵、有色金屬固廢的資源綜合利用,提供了高效、低成本、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