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們將統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和“263”專項行動,聚焦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全力打好水、氣、土三大戰役,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花園城市、扮靚上海“北大門”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源頭管控,著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一是守門檻。建立完善“三線一單”制度,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消耗的上線,嚴格執行“五位一體”環境準入機制和“五個一律不批”政策,堅決杜絕重污染項目進入南通;研究制定第二版化工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提高化工準入門檻。二是強建設。聯動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工作,組織各園區積極創建生態園區,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強化工程減排,跟蹤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力以赴抓好6個危廢基礎設施建設,確保2017年危廢處置能力突破10萬噸/年,提升環境支撐能力。三是優服務。對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建設項目,開辟環保綠色通道,重大項目落實專人跟蹤服務,全力助推產業升級。
堅持鐵腕治理,著力打好治污減排攻堅戰。以“263”專項行動為主要抓手,針對我市生態短板,對癥下藥,科學施策。深化治理大氣污染,聯動推進老舊車輛淘汰、揚塵治理,分類整治燃煤鍋爐,完成化工園區和重點企業廢氣排放源整治,在石化、化工企業全面開展LDAR項目,加快VOC治理,確保大氣PM2.5濃度持續下降。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落實“河長制”“斷面長制”,開展全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實施斷面達標整治方案,強化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加強配合聯動,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關閉搬遷,整治城市黑臭河道,開展沿江及內河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治理。制定實施南通市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啟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推進企業退役場地土壤修復,消除土壤安全隱患。
堅持鐵面執法,著力化解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集中力量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和交辦信訪問題整改,確保承諾履行到位,問題整改到位。繼續滾動梳理、整治一批突出問題,整治一個、銷號一個。堅持突出環境問題督導巡察機制,對整治不力的地區和責任人,追究責任,絕不姑息。繼續開展環保亮劍行動,嚴厲打擊環境犯罪違法行為。加大對環境問題突出地區、重點行業的明察暗訪和突擊抽查力度。研究制定環境監管網格化考核辦法,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建立曝光臺,定期曝光“紅牌”、“黃牌”企業。
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深化生態環保制度改革。完成環保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完成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垂直管理改革。探索區域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指導蘇通園區、崇川經濟開發區開展“多評合一”“區域評估”試點。試點開展排污許可證一證管理,與金融機構探索排污權抵押試點,提升排污權產權地位,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落實企業排污總量控制制度,進一步擴大刷卡排污覆蓋范圍。強化環保信用評級結果應用,更大范圍落實綠色信貸、差別水價、差別電價政策,擴大污染責任保險覆蓋范圍,通過經濟手段不斷增強企業治污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