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能源汽車比普通燃油車省錢,也能減少對大氣的污染。近日出臺的《鄭州市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將高額補貼落在實處。12月23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集多種優(yōu)勢于一身,新能源汽車成為“香餑餑”。
真金白銀給予補貼
今年9月份《鄭州市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出臺。近日,鄭州市正式印發(fā)實施細則,對購買新能源車輛補貼范圍、標準、方式及申請條件、申請及撥付流程等均給出詳細規(guī)定。
據(jù)介紹,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輛時就可享受到補貼,對購買的新能源車輛,可享受中央和鄭州市雙重補貼;使用環(huán)節(jié)同樣享受補貼,對個人和企業(yè)購買使用及用于出租車和公共租賃的新能源乘用車,鄭州市財政給予車輛使用環(huán)節(jié)補貼,主要用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費、路橋費、充電費、充電設施建設安裝費等方面。補貼標準為純電動乘用車每輛1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0.5萬元。
出租車更新時使用新能源車輛,除享受純電動乘用車購車補貼和使用環(huán)節(jié)補貼外,還享受每輛車3萬元的推廣應用補貼資金。
買車用車都劃算
“新能源汽車買起來、用起來都劃算!”鄭州市民姜先生今年年初購買了一輛純電動汽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車的電池續(xù)駛里程是220公里,按照國家今年的補貼標準是每輛4.5萬元,鄭州按照國家補貼標準1∶0.6的比例補貼,可再領到補貼2.7萬元,加上每輛車1萬元的使用環(huán)節(jié)補貼,算下來總補貼超過8萬元。“另外,純電動汽車只需要充電,支出比普通燃油車又能省上85%以上,一年算下來也能少花近兩萬元。”姜先生說,“選擇新能源車也能為減霾作貢獻。”
記者采訪鄭州海馬汽車銷售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自今年9月鄭州補貼政策出臺以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就有一定量的增加。細則出臺后,前來咨詢的消費者較以前成倍增加。“我們也在積極做好補貼落實的咨詢和協(xié)助工作,盡快幫助車主領到補貼、開上新車。”該工作人員說。
制造優(yōu)勢助推市場
統(tǒng)計顯示,鄭州市共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及相關企業(yè)近20家,已有161款新能源車型獲得《國家工信部車輛產品公告》、進入《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其中,宇通客車、少林客車、海馬汽車、鄭州日產等企業(yè)具有較強實力,宇通客車公司2015年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推廣新能源客車2.04萬輛,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yè)第一。
“2015年,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2萬輛,達2.16萬輛,占國內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6.5%。”鄭州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預計2016年全年鄭州市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數(shù)量將達到7000輛(折合標準車)以上。
為配合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記者了解到,鄭州市規(guī)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力爭達到1∶3,基本滿足10萬輛左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