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一直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十二五”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實施綠色轉型和結構調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出臺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有力促進了石化行業環保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節能減排工作也進一步推進了石化行業的綠色發展轉型。在這種宏觀政策背景下,石化行業在資源、能源效率方面提升很快。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進展報告》評估,“十二五”期間石化全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1.0%。重點耗能產品單位能耗目標全部完成,節水目標也順利完成。
實施綠色發展仍面臨挑戰
從“十二五”石化行業的發展來看,實施綠色發展還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打好攻堅戰,集中解決好關鍵問題,重點做好補短板。主要體現在: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任務仍很重,行業平均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上與美、日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國和日本。石化行業管理政策體系也不完善,節水、節能、減排、低碳政策體系尚不健全,特別是市場經濟手段發揮的調控功能還遠遠不夠,也導致現有的行業環境管理模式高成本、低效率問題。
同時,社會治理機制還不完善,石化行業發展的“鄰避效應”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看來還沒有形成有效快速的響應機制。企業的資源環境管理內控機制也不完善,環境會計和審計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資源環境審計還沒有納入企業核算范圍。
長期存在的整個行業的結構性、布局性問題突出,以及與此緊密關聯的環境風險防控預警和響應處置能力也需要強化。石化行業的園區化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如何理順管理部門和園區發展、入園企業的角色關系,建立有效的園區管理模式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因素均對將來的石化行業綠色發展轉型帶來了影響。
行業綠色轉型必有“陣痛”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和要素在發生深刻調整,實施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各方共識,石化行業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多方面挑戰。
轉型過程必有“陣痛”,必須堅定決心,樹立定力,處理好資源節約、控污減排與行業發展和結構優化調整的關系,積極主動加快產業發展轉型,促進產業的粗放式擴張向集約規模化調整,進一步提高水效、能效,實施減碳政策,妥善處理好產業升級轉型中出現的人員就業、社會穩定等問題。
作為能源關聯產業,重點耗水行業,需要加快健全完善有關政策舉措。政府重點是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強化監管執法,促進有關責任主體盡職履責,這也要求在頂層設計上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精簡行政改革入手,促進發揮市場經濟手段的自發調控功能,改進管理效率。對于企業要嚴格落實管理目標要求,采取多種手段促進節水、節能和減排,推進企業健全完善有關管理制度,通過管理效率提升,改進企業節水、節能效率。
因此,石化行業的節能節水工作需要有系統思維,突出重點,績效導向;強化監管合規,重視制度改進對節能節水工作的提升作用。
完善節能環保需多方行動
一是結合三大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石化行業節能環保工作《空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三個行動計劃對石化行業綠色發展有明確的任務措施要求。強調行業環保工作要實施系統管控,強化區域、流域聯防聯控,抓好石化行業結構深度調整、能源清潔利用、行業技術升級、嚴格污染減排,加強氮氧化合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以及碳排放協同減排等,系統考慮能源節約和水資源效率提升。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抓好煉油、石化、化肥、氯堿、純堿、染料、橡膠等重點行業,加快制修訂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完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清潔生產審核。
二是結合環境質量改善要求調整石化行業發展的環保策略石化行業的污染物減排工作要同局地的環境質量改善建立關聯機制,把地區的環境質量目標落實到石化行業和企業上來;全面推進實施排污許可證,把許可證作為石化行業企業落實各種環境管理要求的一證式管理手段,抓好排污許可證的實施,以此為基礎,深入推進行業減排策略實施。
三是堅決實施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強化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設是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深入推進的重要手段,也是加速石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過去針對包括石化行業在內的很多重點行業出臺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但是執行效果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嚴格的環境監管執法作為基礎,目前國家已經著手推進省級以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改革,進一步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管發展的相關部門的環保事權責任,以及企業減排治污的主體責任。這是我國解決長期存在的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弱化問題的一個重要體制改革,落實好改革的一系列舉措,對石化行業而言是一個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倒逼機制。
四是全面推進實施清潔生產和資源環境審計不少石化行業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還不健全,要加強清潔生產審核,推進企業主動實施清潔生產,建立企業層次的規范的清潔生產制度。推進實施石化行業企業的資源環境審計或會計工作,為企業的資源、減排、環保行為提供一個測量手段,利于企業在經營發展決策時充分考慮資源、環境因素,整合進企業經營過程之中,才能在企業微觀層面做好綠色化轉型升級。
五是重視長效政策激勵機制建設推進建立全國石化行業環境信用體系,對企業的環境行為進行評級并配套做好信息公開,通過水價、電價、環境保護稅、信貸等定價、金融政策聯動,積極扶持環境信用好的企業,懲戒環境行為差的企業,建立環境行為持續改進的動態激勵機制。
全面推開碳排放權交易和主要污染物交易試點,提升行業企業污染減排效率;推開VOCs收費政策,優化企業的環境外部性成本;建立綠色金融機制,健全促進石化行業發展的綠色資本市場,在石化行業企業運營發展的各個資金鏈條均體現綠色發展導向。促進建立綠色供應鏈體系,在國有大型石化行業企業率先試點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理念,促進企業運營行為在供應鏈上延伸,逐步建立行業性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
石化行業尤其要重視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因為其敏感性,要重視所在地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探索建立不同模式的順暢有效的溝通機制。通過這些激勵性措施,倒逼落后產能的主動退出,讓市場在行業整體加速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當然政府也要做好相應的引導機制。
六是深入推進行業領跑者和自愿制度從過去幾年石化行業的節能環保工作來看,實施節能領跑者制度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方式,對一些重點行業鼓勵先進、激勵落后發揮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環保部、財政部也在積極推進環保領跑者制度,就VOCs排放重點行業先行試點,石化行業是VOCs等空氣污染物的重要貢獻行業,可以進一步創新該手段,開展政府財政補貼激勵、政企合作自愿協議等不同形式的領跑者制度探索,發揮領跑者制度的激勵引導作用。
七是推進化工行業園區化發展產業集約化、規?;鞘袠I發展趨勢,除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企業開展并購重組,還要建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行業產業集中度的一個重要措施是要重視推進化工園區模式,結合地方主體功能區空間布局進行園區選擇,嚴禁在生態脆弱性高、生態敏感性大的生態紅線區域開展園區建設,特別要做好環評工作,環評范圍不僅包括常規污染,對地下水,特性污染物也要高度重視。
園區選址建設要注意與周邊居民區保持足夠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園區所在地方管理部門與園區入園企業的分工要理清關系,管理部門重點是做好引導、搭臺、準入和建立規章制度,園區招商引資則可以市場化方式進行,積極鼓勵污水集中處理和實施第三方環境污染治理,不宜對企業入園和管理過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