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聚焦智能化 新能源車補貼將退坡
此次全球新能源車大會的主題為聚變未來,大會分成多個論壇,包括乘用車、商用車、低速電動車、動力電池、充電樁、智能汽車等。大會開幕演說包括未來汽車什么樣,誰造未來汽車等。可見智能化、電動化成為未來汽車行業主要關注的焦點。隨著汽車行業補貼的退坡,精細化生產和智能化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重要突破口。
據之前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策近期正在會簽,即將發布落地。2016年是新能源汽車得到廣泛認同的標志年。此前,政府出臺多種形式的激勵政策,彌補產品技術成熟度不足和初期的高成本,較快地啟動了市場。
目前流出的補貼調整的思路是,增加乘用車技術門檻要求、客車全面調整、專用車明確技術要求、燃料電池汽車細化補貼要求。而且新的國補政策將比此前的版本出現較大幅度的退坡,部分車型的退坡幅度將達到60%。
15日,財政部官網發文稱,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減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
業內人士表示,政府的政策組合,必須產生長期預期,納入相關產業和企業的長期戰略;推進政策應當借力市場,發掘并釋放市場的潛力;政府的政策應當在激勵與倒逼雙向發揮作用,不扭曲市場、不削弱競爭;政府政策不干預技術路線,政策的實施不是導向對政府的依賴,而是政府作用的適時退坡。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今年前11個月,汽車銷量達到2494.8萬輛,同比增長14.11%,銷量和增速都大大超過中汽協年初的預期。新購置稅政策的出臺,無疑對明年車市銷量增長走勢將產生影響。對此,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按照公布的購置稅優惠政策,明年車市的銷量增長率預計在4%~5%。
新能源汽車行業或現三大變化 上中游細分領域最受益
據天風證券研究院觀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負反饋機制調整后的新一輪正反饋流程,預計行業將告別野蠻生長,迎來更加健康有序的增長,并出現三大分化:
第一,銷量快速增長但結構發生分化。三個車類中,乘用車由于其市場空間最大(1500萬),滲透率最低(2%),將維持高速增長,成為市場核心地位;客車市場回歸商用車本質,獲得平穩緩慢增長;物流車市場則需等待政策落地,如果落地后將有望迎來壓制需求的釋放。我們預計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65萬輛左右(含物流車),同比增長45%。
第二,高端龍頭勝出,低端企業承壓。由于補貼目錄和電池目錄的調控,產業內尾部企業將受到極大壓制,而電池供需情況的好轉也將使得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我們預計明年動力電池行業將同時出現高端產能不足與低端產能過剩,整個市場將分化為兩部分分別進行內部競爭。
第三,產業鏈各環節出現分化。由于補貼下降,以及新增產能投放,明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迎來一波降價潮。在2015年底出現的漲價潮中,上游原材料是彈性最大的部分。而在明年的降價潮中,我們認為上游原材料也將是彈性最大部分,而中游的鋰電池和電機環節則由于和整車廠的綁定性,價格粘性更大。
根據上述現象,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三大環節在于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符合技術趨勢的細分領域與最具價格粘性的環節。據統計,龍頭和龍頭供應鏈可關注標的公司有:茂碩電源、澳洋順昌、先導智能、森源電氣、國軒高科。
【相關閱讀】
因受“騙補事件”余波及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面臨調整的影響,國內新能源車產業曾一度放慢增速。但在11月份,形勢又有新的變化,數家新能源車企產銷量大增,呈現比較異常的年末放量之勢。在車企大膽擴產甚至勇于“加庫存”的背后,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真相?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牽頭編制的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測試規范即將發布。”在日前舉行的TC汽車互聯網大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智能網聯汽車聯盟秘書長公維潔透露。而來自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的消息顯示,上述規范出臺后,符合規范的產品將可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專業人士預測,隨著明年各項政策、標準的確定和出臺,我國的智能網聯汽車有望逐步產業化,預計至2020年的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
“新政策還在會簽中。”向多方求證后了解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已經呼之欲出。
“根據今年的發展形勢估算,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占到全球總量的4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在京表示,1到10月的國內汽車產量中,新能源產品占比已經超過了1.6%。
近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出臺,動力電池企業產能門檻被提高到原來的40倍,令市場一片嘩然。無獨有偶,據第一電動網等媒體報道,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調整有望近期出臺,從目前流出的版本來看,這版政策的調整思路是增加乘用車技術門檻要求、客車全面調整、專用車明確技術要求、燃料電池汽車細化補貼要求。這版政策來看,從乘用車、客車、專用車,到燃料電池汽車都進行了大幅調整。可見,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而言,從原料到整車,后期政策出臺會更細化,也更嚴格。但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利于結束“野蠻生長”,行業規范化發展可期,對龍頭企業而言,反而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