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維修是一項工程技術中的普遍難題,能不能研制出一種類似變形金剛的機器人來替代人完成這項工作?日前,國內唯一具有鍋爐水冷壁硬質合金熔敷技術的哈爾濱科能熔敷科技有限公司瞄準這一市場商機,成功研制出“鍋爐熔敷機器人”并實現(xiàn)產業(yè)化,攻克了讓“變形金剛”為鍋爐“裝甲”的技術難題,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yè)。
供熱企業(yè)、電廠、化工廠最核心、成本最高的裝置就是鍋爐及配套裝置,被廣泛使用的循環(huán)流化鍋爐一旦停爐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一個大型的工業(yè)鍋爐停爐1個小時,損失以萬元計算。因此,延長鍋爐使用時間、縮短鍋爐維修時間成為一項迫切的科技難題。經過十余年的技術研發(fā),哈工大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馬洪文博士團隊以熔敷技術及機器人應用解決了這一難題。
所謂熔敷技術,是利用熱源將具有一定性能的材料熔敷在工件表面上,使得工件表面獲得具有耐磨、耐熱、耐腐蝕等性能金屬層的工藝過程。但只擁有技術還不夠,如果能讓機器人替代人來完成熔敷過程,將大大提升質量和效率。
對此,馬洪文團隊從2004年開始科技攻關,他們借鑒了北美、歐洲的先進技術,于近期研發(fā)出一種集材料、工藝、機器人裝備于一體的全自動、可拆分組裝的一體化熔敷機器人。
“機器人能順利進入進口直徑只有40厘米的鍋爐,工作效率高,還不用防護。”馬洪文把這種熔敷機器人稱作“變形金剛”,“工人經過短期培訓,拿著遙控器就可以控制機器人進行高效的熔敷作業(yè)”。
據(jù)馬洪文介紹,熔敷機器人可在鍋爐爐膛熔敷上一層或多層合金材質,厚度最高可以達到5毫米以上。與國內企業(yè)普遍采用的鍋爐水冷壁噴涂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耐磨時間長、質量穩(wěn)定、自動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該機器人的造價僅是國外同類產品的1/3。一臺熔敷機器人可以頂三四個技術成熟的工人,不僅效率高、成本低、工期短,而且熔敷層厚,目前世界上只有2—3家公司具有與之類似的工藝和設備。
截至目前,科能公司已在熔敷技術上申請了十余項國家發(fā)明及實用新型專利,被市科技局命名為專利示范企業(yè)。科能公司先后研制生產出6種型號的熔敷機器人總計100多套,其自主研發(fā)的“3D打印軌道機器人全自動金屬熔敷防磨技術”、5軸聯(lián)動直角坐標系熔敷機器人、6自由度機器人手臂應用程序、激光再制造核心工藝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國內鍋爐水冷壁硬質合金熔敷技術領域已形成壟斷優(yōu)勢,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于泰國PPA生物質鍋爐、大唐克旗煤化工、山東魯西化工熱電廠、東寧熱電廠等150余個國內外示范工程,年銷售收入達4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