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市場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認證,哪個更權威?國家質檢總局認監委總工程師薄昱民介紹,每個認證都有自己的著重點,但確實存在著概念交叉、難以辨別的問題。由于我國涉及綠色的相關產品標準、認證和標識此前由多部門分頭設立,客觀上存在管理分散、綠色產品概念不清、標準不統一、認證和標識種類繁多、社會認知及采信程度偏低等問題,實際上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因此,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頗為重要。
那么有別于大家熟知的綠色食品標識,何為綠色產品呢?根據《意見》,綠色產品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在資源獲取、生產、銷售、使用、處置等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中,綠色產品應兼顧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健康安全和質量品質高等特征。
“以空調為例,之前我們對于空調的主要評價指標是節能,但卻可能存在使用環節節能、生產環節資源浪費、環境不友好等問題”,薄昱民說。而新發布的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將會從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審視現有標準,實現多要素要求的整合。根據綠色產品內涵,未來有關綠色產品的評價要統籌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品質等屬性。資源屬性重點選取原材料節約、水資源節約、可再生資源使用等指標;能源屬性重點選取產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方面的指標;環境屬性重點選取有害物質禁用及限量要求、生產過程污染物排放、使用過程有毒有害物質釋放等方面的指標;品質屬性重點以產品的性能和安全標準為主,以及其他環境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性能指標。
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統科學、開放融合、指標先進、權威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與標識體系,實現一類產品、一個標準、一個清單、一次認證、一個標識的整合目標。“這是《意見》給我們提出的具體目標。”薄昱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