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海總工程師指出,加強省市之間節能環保服務行業的交流合作意義重大。近年來,上海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代表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較快,已經形成400多家服務企業、4萬余名從業人員、400多億年產值。在經濟新常態下,各地合同能源管理與節能服務產業也遇到項目信息少、融資難、投資回收難等問題,需要各地之間加強信息、技術及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各地應借此機會聚焦新建合同能源管理推廣模式,完善省市產業合作發展機制,多聽企業需求,多為企業解困減負,多溝通問題與情況,多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建議。
各兄弟省市圍繞合作機制、技術推廣、信息交流等方面進行了交流。一是共謀合作,形成省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合作機制框架。合作機制應在政策、技術、項目需求信息交流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如何為節能環保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平臺,對合作機制應采取更有效、多樣化的方式,加強合作交流,發揮平臺作用。會議確定以自愿、平等、合作共贏為原則,完善省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合作機制,設立秘書處,建立定期交流溝通協商制度。
二是注重創新,推薦了一批節能環保“四新”技術。9家服務企業介紹各自創新技術、產品。為響應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交流主題,上海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重點介紹了在新建工程中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示范應用情況,組織代表們參觀了上海中心大廈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項目,得到了各地代表的認可,表示將在本省市積極推廣。青島海爾空調、上海易爾思節能、上海飛樂工程、江蘇智道工程、浙江坤源節能企業介紹了各自研發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引發其他兄弟省市的興趣,有的初步達成了本地推廣意向。
三是優勢互補,提供需求信息。各地分別提出了一些需求信息,吉林省節能協會提出,本地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很重,節能工作任務艱巨,希望有企業到吉林進行節能服務;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協會提出該地區建筑節能存在較大的市場,并介紹了南京市部分的節能扶持政策;西安市節能協會提出當地霧霾治理任務很重,將成為環保服務重點;杭州市節能協會也希望有先進的技術產品可以到本地共同推廣、發展。
據悉,近年來,上海市節能環保服務企業憑借技術、經濟和服務信譽優勢在外省市不斷拓展服務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底,上海有140余家企業在20余省市進行合同能源管理、技改等節能服務,年收入110余億元,同時兄弟省市的一批節能環保技術、服務也進入上海市場。
交流會上,各兄弟省市還交流了“十二五”期間推進節能減排的成果,促進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十三五”的工作思路。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市合同能源辦、市節能監察中心、市能效中心負責同志及部分省市節能環保服務企業5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