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證券分析認為,東旭藍天此次定向增發,目的是借助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進一步推進光伏電站的建設,夯實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產業基礎,為東旭藍天躋身光伏企業第一梯隊再添馬力。

金寨一期項目


廣水二期項目


赤峰一期項目
規模化建設降成本
對于光伏電站項目而言,大規模建設運營是實現規模效益的關鍵舉措。
通過大規模的建設和集約化的運營,一方面有利于電站設備及其他原材料的集中采購,降低建設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公司采用標準化管理,保障工程建設質量,提升經濟效益。
公開資料顯示,東旭藍天現有光伏電站建設已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有序展開。截止2016年9月底,東旭藍天已完成近3GW的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備案,其中近800MW的光伏電站已啟動建設,包括赤峰、日照、廣水、六安等地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部分電站已建設完成且并網發電。
與此同時,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光伏發電行業具有前期投入大、資金門檻高、回收期較長的特點,在行業中資本實力雄厚、規模優勢明顯和運營經驗豐富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擁有更好的投資效益。而資本市場又是目前最優的直接融資渠道。
“若此次定增項目能夠順利實現,東旭藍天不僅獲得了啟動此次項目的充實資本金,而且將有利于使公司在光伏電站布局上占據先機。”業內人士表示。
公告顯示,東旭藍天除了本次募投項目693.64MW的裝機規模,以及前一次定增募投項目1.15GW的裝機規模外,還有大量項目儲備。談到此次募投項目,東旭藍天認為,未來兩年將是東旭藍天極其寶貴的發展戰略機遇期,迅速做大光伏發電業務規模,將快速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構筑公司的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東旭藍天新能源板塊員工目前超過560人,其中核心技術及管理人員行業經驗豐富,在光伏領域的從業年限平均超過10年,公司新能源業務板塊收入已成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東旭藍天發布的2016年度前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份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31億元,同比增長316.49%。
此外,東旭藍天已經成功搭建了光伏電站智能運維平臺,深入光伏電站技術研發、規劃設計、項目開發、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智能運維等多個光伏發電產業環節,為搭建“一體兩翼”戰略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陽光將不再“免費”
“陽光是免費的,但適合建光伏電站的場地卻是稀缺的。”一位光伏領域資深專家對于未來陽光不再“免費”這樣解釋到。
國家能源局2015年12月下發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年發電量達到1700億千瓦時,年度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
“這樣算下來,盡管國內有960萬平方公里,但實際上適合建立光伏電站的地面資源并不多,未來這些地方將成為光伏發電企業的必爭之地。在這方面,東旭藍天加緊布局建設光伏電站無疑是極具戰略意義的。”該人士表示。
2016年年初以來,上游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光伏組件自年初至今,價格跌幅較大,光伏發電成本進入下行通道,這也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專家的猜測,也得到了東旭藍天方面的側面印證。該公司在定向增發預案中稱:希望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抓住進入光伏發電行業的時間窗口,使光伏電站開發量快速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以更快的速度擴大光伏電站裝機規模,在未來的能源市場格局中獲取競爭優勢,快速提高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