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科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鼎實”)聯合承辦的“2016國際棕地治理大會——暨首屆中國棕地污染與環境治理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國內外棕地治理與污染場地修復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主管領導和企業代表等參會,探討了當下中國污染場地治理面臨的政策導向與產業升級格局、風險管理和治理途徑,以及修復治理的前沿技術與典型案例。

▲參會專家合影
本次大會主題為“中國棕地污染和環境治理”。中科鼎實常務副總經理楊勇與研發中心經理黃海等人出席大會并分別做主旨報告與分論壇報告,就國內棕地污染與治理的現狀、行業發展趨勢、技術瓶頸與解決思路、修復設備研發與工程化應用等與到場嘉賓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大會現場
污染場地現狀:土壤總點位超標率達16.1%,“頂層設計”落地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推進,城市中大量關閉或搬遷的工業企業原址被重新規劃為商業或居住用地。這些地塊曾作為工業用途,場地內存在程度不同程度的污染。
“棕地”,即指那些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已經廢棄或因污染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性質上以工業用地居多。據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結果,我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高達16.1%,土壤質量總體不容樂觀,污染場地修復的技術需求巨大。
5月28日,國務院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提出將全面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到2030年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頂層設計的落地,意味著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戰役已正式揭幕,治理修復工作的推進速度以及開展的地域范圍將進一步加大。

▲中科鼎實常務副總經理楊勇做大會主旨報告
原位修復應用增多,多技術聯合修復漸成趨勢
據了解,我國城市污染場地以工業企業搬遷遺留廢棄場地為主,所涉行業包括金屬開采、加工、冶煉、焦化、煤制氣、石油加工、化工醫藥、皮革制造、電鍍等。在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過程中,這類遺留污染場地大大阻礙著城市空間的再利用。
中科鼎實常務副總經理楊勇在大會報告中介紹,自2005年我國實施首例污染場地修復項目以來,十余年間此類項目數量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而相應的修復技術也由最初單一的清挖-填埋/焚燒向多技術聯合、集成、多元化修復技術發展,同時,原位修復技術應用逐漸增加,“重土輕水”的單一治理也逐漸發展為今天“土水共治”的綜合治理。
在我國污染場地修復的大環境下,修復周期短、工程處理量大、經濟性高是市場共性需求,由此,物理、化學修復技術成為了時下貼合國情的技術選擇。楊勇指出,當前國內場地修復技術和設備亟需本土化、模塊化,風險管控修復技術需求多元化,修復后土壤的資源化再利用等是業界面臨的共同課題。
在綠色修復、可持續修復道路上,中科鼎實始終堅持長效治理初心不改,為實現地塊凈化修復、深耕環保產業十余載,技術革新孜孜不輟。污染場地修復實踐中,針對熱解吸尾氣“大風量、低濃度、溫度高、含塵量高和含濕量高”等特點,中科鼎實借鑒危險廢物焚燒的尾氣處理工藝,采用二次燃燒法對尾氣進行處置,有效保證有機物的充分分解,又通過堿液噴淋除酸,防止酸性氣體超標。同時,中科鼎實的熱解吸技術在工程應用中已從最初的異位直接熱解吸逐漸向原位、間接熱解吸邁進。
在技術發展趨勢上,楊勇認為,以“土十條”為代表的一系列法規標準的落地施行,對我國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的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內,“依土定用、土盡其用”的風險管控技術、原位修復技術、綜合集成技術、土水共治技術、基于設備化的快速修復技術將會是國內污染場地修復的主流趨向。

▲中科鼎實常務副總經理黃海在分論壇現場
熱解吸修復設備工程化發展迅速,相關產業鏈條開始形成在修復工程實施中,人們已逐漸認識到國外污染土修復熱解吸設備在國內應用的不足,因此,國內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引進污染土修復熱解吸設備的同時,也在國家科技項目和企業自籌資金的支持下,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和設備開發工作。
中科鼎實研發中心經理黃海在分論壇報告中介紹,當下我國熱解吸的研究已經開始向實用化和工程化發展。除了國家層面重視熱解吸設備的研發外,已有地方政府甚至區縣政府立項資助熱解吸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吸引了國內有技術實力的修復企業主動投資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熱解吸設備,并取得了較大進展。
2011年,我國第一套工程化熱解吸設備由中科鼎實研發成功,并成功應用于北京某化工廠的土壤修復工程。多年來,中科鼎實一直致力于異位熱解吸技術及設備的開發與改進研究工作。2013年,中科鼎實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套處理量達30-50t/h的大型熱解吸設備。目前,該套設備已研發至第5代產品,最新一代熱解吸設備創新性地采用二次燃燒處理解吸尾氣,確保尾氣處理達標;此外,該套設備還采用高溫換熱方式回收設備余熱,大大降低了能源損耗。盡管自主研發的熱解吸在國內的發展時間很短,但是在這幾年間,熱解吸設備很快從研發走向了工程化應用,并在工程應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升級,相關產業鏈條也開始形成,并不斷壯大。

▲中科鼎實副總工程師屈智慧做分論壇報告

▲中科鼎實項目經理田立斌做分論壇報告

▲中科鼎實項目經理張蔣維做分論壇報告
與此同時,在大會分論壇中,中科鼎實副總工屈智慧分享了該公司基于綠色可持續修復的工程案例。她指出,在修復實踐中,公司技術人員通過制定全面、系統和切合實際的修復方案,實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復治理,并制定詳細而嚴格的二次污染防治專項方案和長期而有效的環境監測專項方案,將綠色可持續性理念貫穿修復活動全過程。此外,中科鼎實技術經理田立斌、張蔣維分別就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多環芳烴(PAHs)污染土壤治理介紹了技術研究進展,并做了案例分析。


▲中科鼎實修復技術展示與交流區
在大會同期設置的修復技術展示與交流區,中科鼎實展區內熙熙攘攘,大家就公司核心修復技術、自有博士后工作站、環境綜合治理業務領域及項目案例與專業技術人員展開現場交流。

▲中科鼎實接受媒體專訪
中科鼎實的專家報告與技術展區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中國環境報、中國經營報、北京青年報、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等主流媒體紛紛跟進并向中科鼎實專家、技術人員咨詢了解情況。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在現場對楊勇進行了專訪。
在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轉型迭代升級、污染場地嚴重束縛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大形勢下,中科鼎實勇立潮頭、匯集精英,為建設綠色家園建言獻策,也為國內棕地治理提供了環境修復技術、成果、理念共享與前瞻的平臺,促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向科技支撐、科學治理、綠色可持續修復新階段又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