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會議上,各方代表圍繞著“全球價值鏈中的中國制造戰略”、“風口上的智造:產業與資本的對接”、“尋找下一個創新智造‘獨角獸’”等多個焦點話題進行交流。會議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中國“智造”的定義做了清晰的描述。宏觀角度,趙昌文認為,“中國智造”不僅代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意味著從價值鏈的中低端逐步邁向中高端、意味著產品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業產品國際競爭力。從微觀角度看,“中國智造”可以看作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設計,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與服務的一體化,更加精細化、科學化的企業管理以及意味著更加一體化、全球化的標準體系。
薛黎明認為,在創新智造方面,企業必須要具有工匠精神,才能真正的實現中國“智造”,與此同時,薛黎明還以中海陽的光熱業務的發展、升級舉例:“中海陽2010年開始關注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2011年我們建成了比較齊全的生產線,主要的設備來自智能制造領域較為領先的幾個國家,前端是來自日本的,中間這端是美國的,后端是德國的。這三個國家的設備進來以后,他們都足夠智能化,基本上每段都有四到六臺的工業機器人,但是怎么樣把這三段連接起來?因為來自三個國家,所以我們組織我們自己的技術團隊,從2013年分段三段生產,花了一年時間,通過我們自己的也加了四臺工業機器人,把這三段連成一個整體,這樣整條的生產線從起端到出產品端完全連成一個全自動化的整體。目前,在我們這個細分領域,在能源制造、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我們無論是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還是我們所生產出來的制造出來的產品質量以及參數,應該講跟德國、美國,我們同產業的企業已經基本上沒有差距了。”薛黎明直言。

圖:中海陽創始人薛黎明
據了解,中海陽目前是亞洲領先的槽式光熱核心設備制造商和系統集成服務商。在產品銷售方面,中海陽生產的槽式反射鏡已經銷往美國、德國、摩洛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已在國外大型光熱電站得到實踐應用。在系統集成方面,中海陽此前參與了國家首批兆瓦級的光熱實驗電站項目--延慶863項目的,同時,還在今年9月中標了國家首批光熱示范項目當中的一個。
此外,作為中國領先的太陽能全生態智能服務商,中海陽憑借光伏EPC領域的穩健發展、光熱領域技術、實力的優勢地位、以及2016年布局清潔能源消費領域的分布式太陽能無線充電站的優異表現,獲得了2016中國智造「金長城」獎?年度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