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立秋后的第5天,大別山的秋天還沒有到來的跡象。
安徽金寨縣湯家匯鎮金剛臺村余敦銀家屋頂的光伏板正吸收著來自烈日的能量。金剛臺村地處大別山深處,往西北方向再走5公里山路,就是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的“山頭”。 屬于金剛臺村集體所有的60千瓦光伏電站就設在安徽與河南交界的山前空地上,相對于朝陽的山坡,這里能采集到更多的來自太陽的光熱。
地處大別山山區的金寨縣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日照2100小時,多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4800兆焦耳/平方米,這成為金寨縣開發和利用光熱資源的先天優勢。
事實上,金寨發展光伏的開端與扶貧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 系——作為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貧困山區縣,金寨在198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貧困縣,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截至2013年底,總人口68萬的金寨縣有貧困戶45687戶,貧困人口147723人,貧困發生率 25.68%。
2013年,金寨縣創新扶貧方式方法,開始實施光伏發電扶貧。2014年6月,金寨縣啟動“光伏扶貧惠千家”項目。同年10月,光伏扶貧項目上升到國家層面,被列為全國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貧困群眾在自家屋頂上安裝3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由國家電網公司提供并網服務并全額收購電量。收益立等可見:1千瓦光伏電站每小時發電1千瓦時,當地平均日照為1100小時左右,每戶3千瓦的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約為3300千瓦時,按照光伏發電上網電價1元/千瓦時計算,每戶年收益可達3000元左右。對于貧困戶而言,這筆收入無疑是雪中送炭。
光伏扶貧漸進式發展
2014年3月4日,金寨縣全軍鄉沙河店村村民方榮軍家屋頂上的3千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這是金寨縣第一個并網發電的光伏扶貧項目。并網當月,方榮軍家的光伏電站發電量 310千瓦時。到2014年底,金寨縣有2008戶貧困戶安裝了分布式光伏電站并實現了并網。
2015年,國務院扶貧辦將光伏扶貧列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光伏發展與扶貧工作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對接性,光伏扶貧是產業扶貧到戶的一種有效途徑,可以通過精確瞄準,有效對接貧困村、貧困戶,充分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光熱條件和屋頂資源,實現光伏產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致富比翼齊飛。”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衛國表示。
從光伏扶貧的三種模式上看,確實能夠精準到戶、到村。精準到戶的扶貧模式是利用農戶屋頂或院落空地建設3千瓦的分戶式光伏發 電系統;精準到村的扶貧模式則是建設產權歸收益村集體所有60千瓦的小型站村級光伏電站;集中式光伏電站,即利用荒山荒坡建設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
光伏扶貧的效果立竿見影,2015年起,光伏扶貧項目在金寨縣大規模推廣。截至2016年7月底,金寨縣分布式光伏電站已并網8741戶(每戶3千瓦),村級集體光伏電站218座(每座60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23座(共6000千瓦),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捐建跟 蹤式光伏電站1座(200千瓦),總容量45503千瓦,共發電3814萬余千瓦時。
在兩年多的光伏扶貧項目推廣過程中,光伏扶貧的模式也在實際應用中發生了一些變化:集成式光伏電站——分戶式光伏發電系統集中聯戶建設、集中管理,發電收入精準、動態、可調整地分配給全縣貧困戶。
“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學邊干,到現在,光伏扶貧的各種模式在金寨應有盡有,算得上是光 伏扶貧的‘試驗田’了。”金寨縣扶貧和移民開發局副局長時培甫說。
主動、歡迎、支持、服務
耕耘好這塊光伏扶貧“試驗田”,需要政、企、商等多方面的合力。光伏扶貧,電必須得上網,而這網里有著大文章——農網35千伏及以下的“毛細血管”電網是否具有足夠大的承載能力?點多面廣的分戶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會給電網規劃建設、電量消納以及運行管理帶來怎樣的影響?對于這張“網”而言,小小3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的接入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對于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并網,我們的宗旨是‘主動、歡迎、支持、服務’,從布局規劃、項目設計、施工建設、并網驗收、投產運營等全過程服務,提高電網規劃對電源發展的引領作用,降低光伏并網對電網運行帶來的影響,提高光伏發 電項目接入電網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序性。”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盧金滇說。
在提升農網承載能力方面,自2014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對金寨區域110千伏及以上電網總投資達2.9億元,進一步優化完善和提高了金寨電網的骨干網架;充分利用國 家加大農網改造升級的有利時機,加快金寨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在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投入3.2億元,改善了金寨農網的供電能力和裝備水平。目前,為光伏扶貧項目接網配套建設的 110千伏線路、220千伏匯流站正按照建設時序全力推進。
為了將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對各級電網不協調的影響降到最低,金寨縣供電公司對金寨縣域電網的消納能力進行了數據搜集、分析、測算,按照整村推進和分散布局兩種建設方式,優先選擇近期已改造過、消納條件較好的臺區、線路進 行布局,逐站、逐變、逐線計算電網可接納容量,避免因布局選點不合理影響光伏發電效果。
金寨縣供電公司建立了光伏扶貧全程式服務體系,提出“簡化—精準—延伸”服務策略。簡化業務流程,建立受理、勘察一站式服務、竣工驗收綜合查驗等延伸服務,光伏并網時間較國家電網公司考核時限縮短了30%。2015 年,金寨6733 戶分戶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僅用時一個多月,領先于國內同行業同類項目服務效率。電費結算系統中增加了電費核算退補、表計定比電量 等功能,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系統內光伏購電費和補貼快速結算。
“由于光伏發電的特點,大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在配變低壓側接入電網,當其達到一定容量時,會給電網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金寨縣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曾光介紹。為了應對光伏電站在短期內超常規發展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安全風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集群靈活并網集成關鍵技術及示范”“應對高滲透率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縣域電網優化規劃與協調控制技術及應用”“逆變器防孤島裝置的可靠性”等課題,已經由國網六安供電公司牽頭,與國網安徽省電科院(300215,股吧)、中國電科院等開展聯合攻關。
今年5月,由國家電網公司公益基金會出資165萬元援建的金寨縣金剛臺村200千瓦跟蹤式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建成投運。“光伏電站年收益可達到18萬~20萬元,收益全部收歸村集體所有。農光互補的形式,還可以種植經濟作物,總體收益1+1>2。”
國網安徽電力駐金剛臺村第一書記張勇說。供電企業服務金寨光伏扶貧接網項目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時培甫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省、市、縣三級電力公司的鼎力支持,為金寨創建全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提供了關鍵性保障。”
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
光伏扶貧項目的良好勢頭和直接效益,讓金寨看到了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縣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的可行性。結合金寨縣太陽能、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的稟賦,金寨縣做出創建全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的決定。2016年1月12日,國家能源局復函,金寨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高比例 可再生能源示范縣。
借這場東風,金寨縣將打響一場光伏發電扶貧攻堅戰,全力推進以扶貧為基礎的光伏產業:充分利用荒丘低坡、庫灣灘涂資源建設100兆瓦以上的大型農光互補地面電站,支持現代產業園區廠房屋面、城鎮公共建筑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實施陽光增收工程發展戶用光伏發電。預計到2020年,新建成光伏發電裝機320萬千瓦,年產值將達300億元以上,可以解決一萬余人就業,產業扶貧的效益將充分顯現。
結合金寨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創建,按照建設時序,金寨縣供電公司將500千伏金寨輸變電工程等主網項目及時納入電網規劃,目前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為引導政府對光伏等可再生資源進行合理規劃、開發,金寨縣供電公司積極編制《安徽金寨創建國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電源集群輸電規劃》《滿足大規模新能源接入條件的金寨縣電網規劃》等電網規劃12項。從長遠角度看,消納金寨可再生能源將放在六安市乃至安徽省網架內統籌,規劃建設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主網架,以滿足電力送出需求。
電力,任重,更須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