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贛州市各級領導清楚地認識到,加強東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直接關系到東深供水工程的正常運行,關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700萬同胞的飲用水源的清潔,關系到下游經濟的繁榮、穩定和發展。保護東江源美麗生態,已成為東江源區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以實施“凈土、凈空、凈水”工程為抓手,開展各類專項整治,重點保障東江源頭水環境安全。該市大力開展稀土礦山專項整治,對稀土礦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和優化布局,對東江源區所有的稀土礦點實行全面停產整改,進一步加強對廢棄礦山的環境治理恢復。全面開展東江流域污染整治,以東江尋烏水、鎮崗河和九曲河等為重點,對源區所有污染企業進行排查整治。全面強化源區農村環境整治,以農村飲用水安全、生活垃圾處理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確保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實效。近年來,全市共完成綠化造林183.52萬畝;治理稀土礦山46.99平方公里,完成礦山復綠面積1.8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87.3平方公里,實施小流域治理517條。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和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該市嚴格審批關口、嚴格源頭管理、嚴控新增污染,環保不達標的項目堅決不上,高耗能、低水平、低效率的項目不上,不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的項目不上,堅決向“三高”項目說“不”,對污染企業“亮劍”,以環境保護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近年來,東江源區共拒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高污染、高耗能等不利于環保的項目21個。
強化企業耗能評估和審查,嚴格執行重點行業能耗額強制性標準,嚴管嚴控耗能大戶。該市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引導企業推廣清潔生產,對環境違法企業實施“關、停、并、轉、遷、限期治理”等措施。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環境監管,對源區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和動態跟蹤,對污染企業的生產狀況、環保設施運行情況及排污狀況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集中排查。近幾年,累計關停和搬遷企業2540家,限期整改1920家。僅東江源頭安遠、尋烏、定南三縣關閉礦山開采、有色冶煉、畜禽養殖等污染企業202家,限期整改3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