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產業園負責人介紹扶貧情況
人民網菏澤5月9日電 “多虧了咱們的好政策啊,我原來給有心臟病的老伴看病都沒錢,現在不光脫了貧,家里還有了存款......” 4日,68歲的菏澤牡丹區農民劉維城樂呵呵地說。近年來,菏澤市牡丹區積極整合各類要素資源,積極調動各方力量,按照“區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不斷完善機制,加大督導力度,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員參與 實現幫扶人員全覆蓋
牡丹區在各個鄉鎮成立了扶貧工作指揮部,組織召開了“雙聯雙創”結對幫扶專題會議,各鄉鎮辦事處、各“雙聯雙創”工作組、工作組成員派出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對結對幫扶工作進行認真部署。結合“雙聯雙創”活動,深入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誰幫扶哪幾戶,誰去幫扶,都具體到到戶到人,拉出結對清單,確保所有貧困人口都有幫扶人。
落實措施 做到資金項目全覆蓋
實施“一村一品”產業扶貧。2013年和2014年扶貧開發項目已經實施完成,2015年項目正穩步實施。2016年上級撥付資金共2046萬元,針對貧困村資源條件,研究扶貧項目,編制實施方案。探索光伏發電扶貧模式。在大黃集畢寨村,利用財政專項資金建設了光伏發電系統。目前,該項目30kw光伏系統已經建成,每天發電150-200度,收益給貧困戶分紅。下步準備在全區推廣集中式電站、村級電站和戶用電站三種不同規模電站,探索財政專項資金投資、貧困戶分紅,企業投資、貧困戶提供場所、按比例分紅等不同投資收益模式。
實施金融扶貧試點。參加全市金融扶貧動員會,對各縣區金融扶貧先進經驗和做法進行了學習,和區農商銀行負責人進行了對接,出臺金融扶貧實施辦法,對金融扶貧需求進行調查摸底,摸清扶貧企業和貧困戶已貸款情況和貸款意向,爭取盡早落實放貸。
實施教育扶貧。推進“雨露計劃”實施,在全區范圍內,對2016年在校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農村貧困家庭進行全部摸底,全部核實,橫向到邊,縱向到行。這次摸底調查,共核實15個鄉鎮辦事處,97個行政村,208戶貧困戶,213名貧困學生符合“雨露計劃”幫扶條件。其中高職114人,中職92人,大專7人。對貧困戶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聯合人社局對全區貧困戶進行宣傳發動,鼓勵貧困戶通過學習技能脫貧。
“一人一崗” 推進就業扶貧點創建
多方借力,挖掘資源。巧借“外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積極聯系企業到貧困鄉村布局扶貧點,重點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容量大,帶動就業率高,技術含量較低,一般貧困戶都能勝任。
苦練“內力”,挖掘當地產業優勢。牡丹區很多鄉村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蔬菜、牡丹種植,牛羊養殖,板材、服裝、藤編加工等企業、加工點遍地開花,但原來和貧困戶結合的不夠緊密,一邊是逐漸富裕的“小老板”,一邊是脫貧乏力的貧困戶。針對這一情況,區、鄉兩級干部主動和企業聯系,一方面曉之以理,通過宣傳發動,鼓勵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喻之以利,通過貸款貼息政策,讓帶動貧困戶就業的扶貧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驅動就業崗位向貧困戶傾斜,使企業主動參與到扶貧點建設中來。
發掘“新生力”,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引導積累一定行業經驗,掌握一些行業資源,具備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人員,利用挖到的“第一桶金”返鄉創業,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和政策指導。加大扶持,全力推進。為了使扶貧點切實發揮就業帶動作用,區里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落實優惠政策,保障扶貧企業健康發展。
加大金融扶持,落實優惠政策。牡丹區今年開始金融扶貧試點,從414萬元的金融扶貧資金中拿出200萬元,區配套100萬元,共300萬元放入銀行作為本金,由銀行放大10倍至3000萬元發放貸款。對吸納貧困戶就業的企業,每吸納一戶貧困戶,給予3-5萬元貸款。貸款除由銀行執行最低利率外,再由政府給予貼息,減輕企業資金壓力,促使其發展壯大,實現產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的良性互動。
橫擴縱延,做大做強。推廣“復制”,增加就業容量。對于發展成熟、有固定銷售渠道、收益有保障的就業扶貧點,政府落實資金、用地,鼓勵企業再在其他貧困村建設扶貧點,將成熟模式推廣到其他鄉村,擴大扶貧點規模,增加全區就業容量。
縱向延伸,拉長產業鏈條。在既有產業鏈的基礎上,盡可能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一方面使企業獲取更多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馬嶺崗鎮萬乾集村的電子商務在焦廣振的帶動下迅猛發展,全村電商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銷售做大以后,村委會又籌劃進行床上用品的生產,爭取產業鏈上游利潤。目前,1000多平米的廠房正在建設中。投產后,能帶動50多名貧困戶從事縫紉、包裝等工作。
統籌推進 加快扶貧基地建設
市、區兩級投資9500萬元,計劃在全區建設15個扶貧基地,每個基地60個大棚,共建設900個大棚。區扶貧辦同區財政局、區農業局、區金融辦、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組成了工作小組,全力推進扶貧基地基地建設工作。目前,黃堽鎮的扶貧基地基本建設完成,采取“財政建設、政府服務、企業帶動、滾動發展、村集體收益、貧困戶分紅”的幫扶措施。由政府統一流轉土地,引進龍頭企業,并提供扶貧、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
溫室由貧困戶優先承包經營,對籌集資金困難的貧困戶提供貸款貼息服務。山東尚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標準建設、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現場指導、統一產品銷售,承包戶每年可實現收益3.8萬元。農忙時間,有貧困戶200人在基地務工,每天收入50元,每年工作40天左右,每年收入2000元。貧困戶學到技術后,通過金融扶貧,鼓勵其自主發展,進而帶動其他貧困戶,實現滾動發展。(周玉秋 馮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