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財政部、住建部兩部委聯合發布稱市場規模達萬億的綠色建筑規劃。這是今年繼海水淡化產業規劃,國民休閑規劃及地熱產業規劃外專門針對環保領域的發展綱要。此時,環保投資領域格外備受關注。

近日,由財政部、住建部兩部委聯合發布稱市場規模達萬億的綠色建筑規劃。 這是今年繼海水淡化產業規劃,國民休閑規劃及地熱產業規劃外專門針對環保領域的發展綱要。此時,環保投資領域格外備受關注。
政策獎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建筑總能耗增長迅速。據官方預計,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占中國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三成以上,成為最主要的能源消費領域。在建筑領域推進節能減排,是實現節能減排承諾的關鍵環節。這也是國內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推出的最新舉措。
兩部門提出的具體目標是2014年在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15年,預計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
目前,國內雖然早在2006年就已經制定了綠色建筑的發展規劃,但遲遲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進展。中國綠色建筑設計院院長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的很多建筑企業缺乏綠色建筑的積極性,也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要想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的實現,還需政策的支持。”
“將按照綠色建筑星級的不同,實施有區別的財政支持政策。”這是兩部門確定的高星級綠色建筑的財政獎勵標準。
二星級綠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可獲得財政獎勵45元,三星級綠色建筑每平方米獎勵80元。并且獎勵標準將根據技術進步、成本變化等情況進行調整。同時中央財政將獎勵資金撥至相關省市財政部門,由各地財政部門兌付至項目單位,對公益性建筑、保障房等,獎勵資金兌付給建設單位或投資方,對商業性住宅項目,目前主要獎勵給開發企業,其最終目的是使購房者受益。
萬億市場
今年,我國先后發布了關于推廣金太陽、長江中下游及北方地方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多個文件。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綠色建筑規劃的發布,上萬億元的綠色產業正在加速形成。
“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大,如建筑用鋼占全社會鋼材消費的50%,建筑用水泥占全社會水泥消費的60%等。”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說。中國發展綠色建筑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產業發展,有望撬動超過萬億元的綠色市場規模。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王有為看來,目前中國帶有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建筑總面積不足4000萬平方米,未來發展綠色建筑空間巨大。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此前也預計,2020年前,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
三項突破
綠色建筑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工作基礎薄弱,建筑節能形勢仍然比較嚴峻,要實現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30%的目標,還需邁過市場認知度、政策配套和技術突圍三方面。
首先,社會認知度不夠,舊建筑改造任重道遠。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目前我國綠色建筑應用發展還很有限,部分地區對綠色建筑內涵與要求缺乏正確認識,標準體系不健全,綠色建筑發展緩慢。此外,我國現有城鎮存量建筑面積已超過200億平方米,既有舊建筑節能改造任務繁重。
其次,節能標準偏低,配套政策亟待完善。發展綠色建筑,還要解決好配套政策和標準標識體系建設。目前,我國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偏低,各地推行的65%節能標準只相當于德國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
對此,張少春表示,下一步將依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節能標準要求,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北方地區的一線城市節能標準達到發達國家現行水平,二三線城市普遍執行65%節能標準。
再次,產業科技支撐不足,建筑工業化有待加強。張少春表示,國內發展綠色建筑,還面臨產業科技支撐不足挑戰。建筑工業化在我國剛剛起步,資源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明顯偏低,綠色建筑綜合能力建設也有待加強。
環保企業受關注
綠色建筑規劃的發布是促進環保建筑企業行業發展的文件。在文件發布的當天,環保類企業便引來關注,率先在股市得到了驗證。當日,環保板塊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大漲近7%,
兔寶寶、海螺型材、中航三鑫都是環保材料的生產企業。海螺型材的市場部長經理向記者講到,今年公司已擴大了生產規模,面對未來的環保市場,已經重新制定了較具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對未來也是飽有信心。
當日,江河幕墻的股價也出現了一定的漲幅。江河幕墻是一家致力于綠色建筑,提供幕墻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國際化公司。目前公司也進行了戰略調整,把公司經營的重心由海外轉向了國內。除此之外,中材科技、東材科技、方大集團、金晶科技的未來前景都被一致看好。
行業人士分析,從受益行業來看,發展綠色建筑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另外,生產高強度鋼、高性能混凝土、防火與保溫性能優良的建筑保溫材料等綠色建材企業也有望受益。同時也將培育出從水務、大氣治理、資源再生、重金屬治理、工業節能、技術節能等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名詞解釋 何為綠色建筑?
發展綠色建筑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生產高強度鋼、高性能混凝土、防火與保溫性能優良的建筑保溫材料等綠色建材企業也有望受益,同時也將培育出從水務、大氣治理、資源再生、重金屬治理、工業節能、技術節能等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綠色建筑是指滿足我國2006年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該標準提出了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的概念,并將我國綠色建筑由低到高劃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三個等級。
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一般建筑隨著建筑設計、生產和用材的標準化、產業化,大江南北建筑的形式一律化、單調化造就了“千城一面”;而綠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建筑將隨著氣候、自然資源和地區文化的差異而重新呈現不同的風貌,甚至可以自身產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專家同時強調,綠色建筑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并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目前國內三星級綠色建筑成本大概每平方米增加200元,二星級增加100元成本,一星級增加50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