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供熱季,傳統的“吃大鍋飯”供熱收費方式總有著一大堆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一戶不交費,整個單元挨凍”“用多少熱都交一樣的錢”“熱了開窗戶,冷了就投訴”,而供熱分戶計量這項被認為有利于節能降耗、減少糾紛的工作,近年來在不少北方城市已付諸實踐。
從1998年天津凱利花園開始第一個供熱計量試點至今,國家層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供熱計量、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文件、技術標準。從2010年開始,鄭州市相關部門接連出臺文件14個,力推供熱計量改革工作。
然而,鄭州市熱力總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時至今日,鄭州全市供熱總面積達5500萬平方米,已納入供熱計量收費管理的建筑總面積806.03萬平方米,其中居民建筑608.67萬平方米,真正實行供熱計量的面積更是微乎其微,供熱計量改革步履蹣跚。其中緣由何在?供熱分戶計量推進慢究竟“卡”在哪里?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5年14個文件僅推動15%
“家里就兩口人,每天白天都上班,暖氣卻一直開著。如果暖氣能跟空調一樣,不用時就關了,既方便又省錢。”在鄭州豐產路政七街附近居住的高女士說。
暖氣問題是北方供暖城市多年存在的老問題,一到冬季,“暖氣不熱”“鄰居私接熱力泵”“暖氣公司缺斤短兩”等爭執不斷。
這些爭執的根源在于供熱采用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包費制,這種體制與市場經濟越來越不相適應。有觀點認為,推行計量收費,用多少熱交多少錢,明明白白消費,才是終結這無休無止爭執的前提。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國家8部門就曾發文要逐步取消按面積計收熱費,推廣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
2007年10月,發改委、住建部出臺《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新建建筑要同步安裝熱量計算和調控裝置,既有建筑具備條件的,應當進行改造,達到節能和熱計量的要求。
2008年6月,住建部發布的《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規定,新建建筑和進行節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必須按照規定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實行按流量收費的制度。
2010年2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提出,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新建建筑,不得出具竣工合格驗收報告,不得銷售或者使用。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不同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的,不得通過驗收。
然而雖然文件不少,節能減排的效果也十分明顯,但在我國北方不少城市,如鄭州、太原、蘭州、青島、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供熱計量改革都遇到不小阻力,推行緩慢。
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啟動供暖,不少市民供熱分戶計量交費的希望再度落空。
“我們公司從2006年就開始關注按熱量收費的事。2007年,在嵩淮小區進行計量收費的試點。”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相關負責人說,2010年以來,鄭州市相關部門接連出臺了14個文件,力推按使用熱量收熱力費。
此外,鄭州市還于2010年8月專門成立了供熱計量改革領導小組,正式推行供熱分戶計量。當年11月,鄭州市政府發布的《鄭州市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新建建筑,不得銷售或者使用,熱力企業不予供熱。對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不同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的,不得通過驗收。
2012年,鄭州市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計劃“十二五”期間,也就是到2015年年底,對鄭州市達到節能50%強制性標準的既有建筑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實現按用熱量計價收費。
2014年,鄭州又提出,用一年時間,在約40平方公里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先行區內,實現供熱分戶計量率達到25%。那么,截至目前,鄭州到底有多少地方實行了按使用的熱量收費?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一負責人表示,目前鄭州達到“可以實行按熱量收費條件”的供熱面積是806.03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積608.67萬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積197.36萬平方米。
數據顯示,目前鄭州全市的供熱總面積已達5500萬平方米。據此計算,鄭州目前達到“可以實行按熱量收費條件”的供熱面積不足15%,真正實現按熱量收費的更是微乎其微。
計量用熱戶不升反降
實行供熱“一戶一表”,個人省錢,城市節能,但在走訪中,不少小區居民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計量收費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劃算”讓不少市民打了退堂鼓。
2010年11月,鄭州正式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工作后,鄭州市物價局公布了供熱計量收費辦法,按照“兩部制”計量計費:熱費=基本熱價×計費面積+計量熱價×用熱量,居民用熱基本熱價為9.12元/㎡,計量熱價為0.186元/kwh。
當年,有河南媒體以90平方米供熱面積為例計算,如果用戶每天8小時將閥門關小60%,一年需交納1804.3元,與傳統按面積收費2052元相比,節省247.7元。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不少按計量收費的用戶發現,他們花的錢比按面積計費要多。一些小區物業也表示,根據他們統計的情況看,大多數用戶都比原來要多掏錢。
對此,2012年年底,鄭州市物價局對“兩部制”計費標準進行了調整,基本熱價調整為6.84元/㎡,計量熱價則調整為0.217元/kwh。
即便調整后,也有市民投訴稱:“去年在取暖設備關閉大部分的情況下,按照熱量計費標準計算的費用還要比按照面積計算高。分戶計量的改造費用由財政和企業分擔的結果就是花費大量財力、人力建立起來的改造工程得不到推廣,成為一項作秀工程嗎?”
走訪中,很多使用過供熱計量收費的市民表示,本來以為分戶計量是件大好事,特別是上班后白天家里沒人或者放長假、離開鄭州時,可以把暖氣關掉,既節能又省錢。
“但用起來才發現,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錢沒省下來不說,倒是經常遇到暖氣不熱的情況,錢沒少掏卻不能享受到應有的服務質量。”一位市民抱怨道。
鑫苑名家小區是鄭州市較早推行供熱計量收費的小區之一。3年前,該小區三期有136戶采用了計量收費供熱,但由于使用效果不理想,陸陸續續有居民退出,去年采暖期仍在堅持的這種供熱方式的住戶僅剩66戶。
在鄭州市的好望角、亞新美好時光、紫燕華庭等6個小區也有類似情況。據統計,6小區3454戶居民中,2013年共有433戶簽訂計量合同,實際使用計量收費的為392戶。然而到了2014年,這一數據沒有上升,反而下降為234戶,甚至有紫燕華庭等小區全部退出計量收費。
不過,雖然市民反映“不劃算”,但據該公司統計,6小區使用供熱計量收費的居民中,兩年使用超量者占比為39%和25%。
為何有這么多居民退出計量收費?“一個采暖季4個月,除非有長期外出,否則即使省錢,也只是省幾十元,而且每天需要調整閥門,用戶覺得很麻煩。”鄭州市熱力總公司負責人說。
鄭州市供熱計量改革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分戶計量在全國都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兒。一方面,是用戶的思想觀念問題。另一方面,分戶計量要求室內供熱系統必須是并聯,這就要求串聯式用戶,必須進行室內管線改造,這就會破壞室內原有的裝修,一些串聯用戶不太配合。
計量設備“卡殼”
什么樣的小區有資格申請按流量收費,鄭州市熱力總公司負責人稱,申請按流量收費,應滿足6項條件:建筑必須是節能建筑,供熱系統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應符合供熱計量技術規范標準,要安裝有流量表等分戶計量設施,單棟樓的用熱戶數不能低于整棟樓戶數的80%等。
“一般我們堅持前3項,一是節能建筑,二是符合技術規范,三是有熱量表。”該負責人表示,“達到這些條件的小區,都可向熱力公司提出申請按流量收費。申請成功后,第一個采暖季將納入抄表實驗期,實驗期內仍按面積收費。”
那么,鄭州達到“可以實行按熱量收費條件”的供熱面積不足15%,還剩余近85%的供熱面積不能實行計量收費,究竟“卡”在哪里了呢?
要按熱量收費,首先得有熱量表等計量設施。在這一項上,老舊小區與新建小區面臨的困難并不盡相同。據了解,一些老舊建筑,當初開建時國家沒有規定必須安裝熱力分戶計量裝置,這些居民樓未裝流量表,也沒有與總管網對接的輔助設施。
這種情況下,要將老舊小區“大串聯”式供暖改造為分戶供暖,再安裝上熱量表,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此外,還要對熱力站的供暖系統進行改造,提升硬件和軟件系統,這也需要大量資金。
在改造資金上,鄭州市規定,市、區財政和供熱企業按4∶4∶2比例承擔。以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今年承接的藍堡灣一期等9個小區、約111.7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任務為例,該工程投資共計約2200萬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墻體改造。
“據我們推算,每戶的改造成本約2500元。”鄭州市熱力總公司負責人說,如果要將鄭州所有老舊小區進行改造,資金巨大,但具體有多少,沒人知道。
老舊小區改造有困難,新建小區推進供熱計量收費的困難又在哪呢?
根據2010年11月16日鄭州市政府發布的《鄭州市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實施細則》,供熱計量器具的選型、購置、維護管理工作由供熱企業負責,項目建設單位應與供熱企業簽訂合同,建筑物熱力入口和用戶的供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的購置及安裝費用應納入房屋建造成本。
也就是說,從2010年11月16日開始新建的小區,都要安裝熱計量表,計量表由供熱企業負責,由開發商“埋單”。
可是,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有很多新建小區并未按照規定安裝分戶計量設施,有的雖安裝了流量表,卻是開發商為了省錢私自裝的,流量表質量較差,通不過熱力公司的驗收,導致流量表成了擺設。
鄭州市農業路3號院,早在2010年就被鄭州市物價局認定為符合供熱計量收費條件5個小區之一,但如今該小區的流量表已蒙上厚厚的灰塵,一直沒有投入使用。問及原因,小區物業一工作人員說“熱力公司不認可”。
保溫材料成“坎兒”
除了流量表,保溫材料也是一道“坎兒”。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負責人說,雖然從2010年開始,鄭州明文規定新建建筑必須達到節能建筑的標準,但一些樓盤在使用保溫材料時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導致一些新建筑達不到節能建筑的標準。比如一些建筑的外墻保溫材料和保溫效果不合格,有些雖號稱是節能建筑,但其能耗指標未必能達到國家標準。
“有些事情不是我們一家供熱企業能決定的。”鄭州市熱力總公司負責人表示,自2009年開始,該公司對熱源、熱力站、供熱管網進行供熱節能升級改造,加裝遠程監控設備、電動調節閥、變頻調速等,已投資超過1億元,1146個熱力站中有1078個實現了自動控制。
對于鄭州供熱計量改革推進緩慢的情況,鄭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稱,推行用熱分戶計量涉及熱力公司、城建委等多個部門。之前,鄭州確實下發了不少文件,但有的是規則,有的是部門文件,導致一些規則雖然出臺了,但實際執行過程中變了樣。鄭州力推供熱計量改革多年卻一直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的硬性支撐。
該負責人說,“鄭州下發的文件規定,2010年以后的新建建筑,必須達到節能標準,也必須安裝好分戶計量設施,城建部門在對新建建筑進行竣工驗收時,應該邀請熱力公司一起去驗收其分戶計量設施是否達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城建部門并未嚴格執行。”
對此,鄭州市城建委工程質量監督站一負責人坦言,他們也認為該嚴格把關,但對此事也有些無奈,比如有些小區在既定交房日期前裝不好熱量表,如果因為這一項不達標就不對其進行竣工合格驗收,業主可能會晚很長時間才能拿到新房鑰匙,會引起很多矛盾。
鄭州市城建委表示,今后會加強對此事的監管,也希望熱力公司能與開發商做好溝通,及時為新建小區安裝符合質量要求的熱量表。
“供熱計量收費,是一件有利于節能減排、減少霧霾的好事,鄭州5年連發14個文件,該有的規定都有了,為啥推行還這么難?”鄭州一市民說,供熱計量收費是未來的大趨勢,而且更是一個涉及公平的問題,希望鄭州有關政府部門和熱力企業,嚴格按照規定,各司其職,主動作為,辦好這項利國利民的事。(張玉甫 本報記者 潘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