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暖季的到來,中國北方正在加速探索對燃煤鍋爐的淘汰和改造等多種節能取暖方式,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促進空氣質量的改善。
有采暖面積7000平方米的白馬城學校,在往年的冬天,依靠燃煤鍋爐取暖。今年,他們在大同供電公司的引導下,進行了“以電代煤”的改造,新增了容量為800千伏安的組合箱變,并加裝了高效脫硫除塵系統。
據大同供電公司營銷服務人員劉婧介紹,將原有的煤鍋爐改造成蓄熱型電鍋爐,晚上利用低谷電加熱,把熱量儲存起來,白天再將儲存好的熱量緩慢均勻釋放。“不僅能保證整體的正常供熱,減少白天峰時電價產生的費用,關鍵是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關專家表示,中國持續性霧霾顯著增加,一個主要原因是,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
據已完成十二所學校改造的大同供電公司統計,截至10月底,完成替代電量2.63億千瓦時,這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4.33萬噸、燃油1406噸,減排二氧化碳13.5萬噸。
按照煤炭大省山西已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2015年行動計劃》,今年該省至少淘汰1000臺燃煤小鍋爐,屆時將累計完成燃煤小鍋爐淘汰總任務的一半,以此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在11月初,太原在燃煤取暖集中的300多個城中村推廣了“清潔煤”,這些有70萬人集中取暖的村子,往年每個冬天都要耗煤100多萬噸,其中多數屬于價格相對較低的劣質煤。相關人士表示,太原在推廣使用的這些經過處理的“綠色焦炭”,冬季僅煙塵排放就減少近2萬噸,二氧化硫1.1萬噸。
事實上,為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風電產業健康發展,國家能源局在今年6月份就已經對外發布通知,要求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新疆、山西等省份及相關電網企業研究探索風電清潔供暖工作,有條件開展的地區要編制2015年度風電清潔供暖工作方案。
有關專家分析表示,實施“電能替代”等清潔能源供暖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也是有效緩解大氣污染、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但這需要相關部門下更大力氣,尤其對于改造、定價等環節出臺相關辦法,促進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