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對首批頁巖氣招標區塊探礦權勘查期滿企業處理辦法,對未完成承諾的,將征收違約金并核減相應面積。據業界解讀,此舉意在加速國內頁巖氣開發。此前,媒體報道,我國在頁巖氣勘探和開發體制機制與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很大進展,并使得頁巖氣提前進入商業開發階段。在此背景下,人們期待已久的“頁巖氣革命”是否近在眼前?
群雄競逐 開發大潮涌動
據了解,頁巖氣是從頁巖層中開采出來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與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巖氣具有分布范圍廣、厚度大、開采壽命長等特點。美國是頁巖氣開采較為成功的國家,其最早實現了頁巖氣大規模開發。據了解,美國從1982年開始對頁巖氣探索性開采,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后,其在頁巖氣開采技術方面逐漸成熟。
隨著頁巖氣產量的持續增加,美國已于2009年一舉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國。未來,美國甚至有可能實現天然氣方面的自給自足,并有望成為天然氣出口國,使得能源獨立成為可能。
加拿大是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對頁巖氣進行商業開發的國家。加拿大與美國同處北美洲,其地質構造與美國類似,美國較為成熟的頁巖氣開發技術可以較為方便地在當地移植和應用。
正如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張經明、梁曉菲所撰文指出的:“美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帶來了能源工業的一次革命,其影響已遠遠超出了美國石油天然氣工業本身,引發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動,影響到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他們還分析,頁巖氣開采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了一個潮流。
商業開發 中國緊鑼密鼓
實際上,中國的頁巖氣發展潛力巨大,業內有種觀點認為,中國有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頁巖氣生產國。在美國頁巖氣開采進入商業化生產并初具規模的同時,中國的頁巖氣勘探和開發也步入快車道,目前中國已經進行頁巖氣的商業開發。
據相關公司公布的頁巖氣調查材料顯示,在全球32個有頁巖氣資源的國家中,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87萬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的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36萬億立方米,在世界頁巖氣版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2009年8月,國土資源部在重慶市啟動了我國首個頁巖氣資源勘查項目。幾個月后,中國第一口頁巖氣勘探淺井—渝頁1井在重慶市順利完鉆。
2012年3月,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出臺。作為中國第一個頁巖氣發展規劃,對頁巖氣產量也提出了目標。將在2015年實現65億立方米產量,并力爭2020年產量達到600億立方米至1000億立方米。
據報道,中國頁巖氣市場空間巨大,目前投資開發儲量達到1300億立方米。截至7月底,全國共設置頁巖氣探礦權54個,面積17萬平方公里,鉆井400口左右。
此外,在頁巖氣開發格局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3大國有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做著開發頁巖氣的各種技術準備,獨立或與跨國石油公司合作完成了數口試驗井,有的已獲得工業氣流;民營公司、社會資本、國外的石油公司、技術服務公司等也都躍躍欲試,隨時準備進入這一行業,參與的中國的勘探開發業務。
探索路徑 面臨重重挑戰
近幾年國內頁巖氣開發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據專家預測,中國頁巖氣在可開采量上超過了常規天然氣。但與頁巖氣開發較為成功的國家相比,中國在開采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正如相關頁巖氣調查材料顯示的,相對來說,中國頁巖氣勘探和開發比較晚,目前還處于剛起步的探索階段,也缺乏關鍵核心技術。目前由于局限于管道運輸等條件,中國頁巖氣生產供應主要限于西南的四川、重慶等地區,有明顯的區域化特征,其商業化進程仍有賴于輸送管道等配套基礎設施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的對首批兩個頁巖氣招標區塊探礦權勘查期滿處置結果,首批兩家探礦權人因未完成承諾的勘查投入,分別受到繳納違約金并核減區塊面積的處罰。目前,受處罰的兩家公司已按核減面積后的區塊重新編制勘查實施方案,在上報國土資源部后,將重新辦理探礦權延續登記手續。
中國在頁巖氣上開發上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依然還面臨很多挑戰。
首先,中國獨特的地質條件給借鑒美國頁巖氣革命路徑帶了一些困難。中美兩國在頁巖氣發展路徑上有所區異。業內部分人士傾向于認為,由于中國頁巖氣資源有自身分布特點,中國頁巖氣開發很難復制“美國模式”。據介紹,盡管中國頁巖氣儲量很大,但是分布較為分散,地質斷裂層也比較多,相對于美國,中國的頁巖氣開采條件上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商業開發頁巖氣,需要應用大量的水平鉆井和壓裂設備。一直以來,鉆井設備是限制中國頁巖氣開發的一個制約性因素。近年來,隨著中國相關企業在核心設備研發上也取得了突破,這一局面開始改變。據了解,目前中國頁巖氣開采已經進入自主技術階段,并初步形成一系列的自主技術。但相較于頁巖氣開發先進國家,我們仍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