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喊漲聲浪中,中國國內傳出有逾100家太陽能廠正醞釀復工。太陽能業者表示,太陽能硅片、電池或模塊領域受到急單效應影響,兩岸業者近期紛出現復工及增加產能利用率情況,其中包括硅片、電池都有微幅漲價情形,由于太陽能景氣不再持續向下滑落,中國國內已關閉產能的太陽能廠恐出現春風吹又生的復工潮。
太陽能業者指出,過去關閉產能的中國國內太陽能業者,諸多是因為成本、接單等競爭力不足所造成,目前景氣雖有回溫,但價格上調幅度仍有限,恐怕恢復生產后還是得面臨經營虧損困境。另外,當下太陽能光伏產業景氣仍不明朗,中國國內產業鏈業者若復工后大力產出,很容易再碰到供過于求警戒線。
事實上,全球最大的中國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供應鏈占5成以上的市占率,向來是價格主導者,尤其擅于采取降價策略,一旦市場供過于求問題再度浮現,恐重演拋貨殺價風暴。
至于上游太陽能多晶硅廠面對景氣波動不確定性,因應難度亦相對較高,中國國內太陽能多晶硅廠指出,由于多晶硅制程相對較產業鏈其它環節制程復雜,停工后再復工,最少都需要1~2個月的產能調整期才能產出順利,部分業者恐怕需要3~4個月的復工調整期,這亦是多數多晶硅廠不輕易停工原因之一。
在經歷2011年多晶硅跌價沖擊后,報價已遠低于諸多中國國內多晶矽廠每公斤約40美元的生產成本,目前多晶硅約30美元價格亦在廠商成本線以下,是否能促使這些停產的多晶硅業者復工,就更需要再觀察。
太陽能業者認為,若后續景氣走勢不如預期樂觀,這些產線運行恢復有效量產的多晶硅廠,可能又遇到需求不振及供過于求瓶頸,這比當下停產等待時機對公司殺傷力更大,況且目前看來多晶硅價格策略只會回歸合理,應不會再像過去般往上調漲,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讓沒有競爭力的業者連復工機會都沒有,被迫陸續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