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網訊:《“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關于節能環保的描述重新定義了我國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目標、路徑、模式、規范等,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它將作為最高政策標準,為國內節能環保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提供參考和指引,并最終促成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在我國的大發展、大跨越。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產業被寄予厚望,位居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而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成為節能環保產業主要的三大發展方向。
時代呼喚綠色發展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幾乎都有環保的需求,特別是傳統產業,從生產工藝到治理都需要升級改造。比如電廠為應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標準向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加速升級;鋼鐵行業的余熱余壓利用普及率還不高,需要盡快推廣完善等。這里面既有節能的目的,也是減排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講,節能環保產業的空間會非常大。”
今年是我國“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之年,也是國家大力促進科技和經濟工作相結合,積極踐行“綠色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一年,全國上下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程。
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關于節能環保的描述重新定義了我國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目標、路徑、模式、規范等,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它將作為最高政策標準,為國內節能環保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提供參考和指引,并最終促成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在我國的大發展、大跨越。
三大產業發展方向
“十一五”時期,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突破,但在專業化水平、競爭機制、商業模式、市場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要想在“十二五”時期取得事半功倍的發展速度和效果,首先就必須厘清錯綜復雜的關鍵產業要素。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沿用發展傳統產業的思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來實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表示。
根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未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是,強化政策和標準的驅動作用,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成果,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產品;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優化能源管理、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鼓勵綠色消費,加快形成支柱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其中“創新服務模式,優化能源管理”被認為是一大亮點。對此,駱建華表示:“環保產業的內容并非一成不變,其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變化。如果從狹義的環保產業出發,傳統的環境治理市場空間確實是可預見且有限的。但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環保產業則包括傳統產業的環保化,即用環境保護去改造傳統行業,那么產業的規模空間將會成倍增長。”
作為《“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節能環保三大發展方向之一,高效節能產業就涵蓋了對傳統企業的節能改造。按照規劃要求,未來將大力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高效儲能、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等節能新技術和裝備;鼓勵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器、高效照明等產品。同時,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廣綠色建筑材料;加快發展節能交通工具;積極開發和推廣用能系統優化技術,促進能源的梯次利用和高效利用。
此外,《“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還明確,未來,先進環保產業將加大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推動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減震降噪設備、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開發和產業化;推進高效膜材料及組件、生物環保技術工藝、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及相關新材料和藥劑的創新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將“初步建立現代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力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以上、以先進技術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率達到70%。
“接下來,國家將會繼續加大節能環保行業的投資力度,對工業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城市垃圾等相關行業減排的監管力度也會更強。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預測,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推進,在節能環保行業中,火電脫硫脫硝、鋼鐵燒結脫硫、水泥脫硝、工業固廢、生活垃圾以及污水處理行業等將迎來市場的“春天”。
國家高新區勇擔新使命
節能環保領域,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市場化道路上大膽嘗試、先行先試的國家高新區依然走在了探索突破的第一方陣。
瞄準節能環保產業,成都高新區采取引入外來資本的方式,計劃與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深藍投資有限公司在5年內共同投資40億元打造成都高新國際低碳環保科技園。據了解,園區將通過“全球化+創業+創新”的投資和整合,依托“金融助推+資源優配+科技提升”的發展模式,發起設立成都高新低碳科技產業基金,投資與孵化入駐的中小企業。此外,園區還將與相關部門合作,搭建低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創新金融平臺。
臨沂高新區以“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無論對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注重排污降耗,積極打造科技與經濟、生態環境交融共生的綠色氛圍。目前,臨沂高新區萬元工業增加值標準能耗為0.621噸標準煤、取水量為68.3立方米,僅為臨沂市平均水平的5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僅為臨沂市平均水平的4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外排工業廢水達標率均達到了100%,基本形成以新能源、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工程、文化創意等產業為主導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在此基礎上,臨沂高新區更進一步提出“力爭到2015年,實現節能環保產業銷售收入1900億元、利潤120億元、稅金80億元”的宏大目標。
去年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的自貢高新區也以其高瞻遠矚的敏銳觸覺積極打造“西部一流、全國領先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節能環保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涵蓋污水處理、工業廢液處理、固廢資源化處理、環保裝備研究等。自貢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梅珍旗表示,“凡是符合‘生態自貢’和‘產業自貢’的發展方向及國家高新區產業發展定位的節能環保項目,自貢高新區都將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