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妙麗
編者按:融資難、擔保難、成長難是壓在中小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如何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血液”,讓更多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浮出海面、走向成功?本版今天介紹我省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的兩個創新案例。
記者 吳妙麗
再見到楊建新,已今非昔比。
之前的見面是緣于2009年3月的一次采訪。那時,位于杭州江干區九環路的浙江關西電機有限公司剛成立不久,那時的楊建新明顯比較焦慮,“公司創立第一年就"燒掉"了3000萬元,全部投在研發上。”
現在,雖然“關西電機”已更名為浙江中科德潤科技有限公司,但它不僅活了下來,而且越來越好,位于桐廬開發區的3萬平方米新廠房今年5月18日投入使用,曾經的股東楊建新現在是中科德潤董事長。
靠技術殺出重圍
伺服源于希臘語Servus (servant),指動力系統跟隨控制指令進行人們所期望的運動。由于其高速響應及精確執行,伺服電機沒有任何多余動作,從而使得節能環保成為可能。作為所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核心,伺服控制系統已廣泛應用于機械、紡織、包裝、采掘等行業。
憑借“一體型伺服控制技術”這一支點,“中科德潤”已經撬動液壓、油田、紡機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領域的節能市場。旗下賽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液壓伺服系統行業的領頭羊匯川技術(300124,股吧)、麥格米特等國際知名廠商的國內唯一合作伙伴。賽思伺服電機公司則是目前國內唯一能批量生產150KW以上大型伺服電機的企業,已經批量應用于大型電動汽車,最近還承接了250KW的大型伺服電機訂單。
“我們旗下"賽思"系列節能產品的節能率在不同工況條件下能夠達到40%至90%。去年一家汽配生產企業選用了我們的伺服控制系統,其使用的注塑機設備改造費用是65萬元,一年節省的電費就達72萬元。”楊建新信心十足,“我們去年僅對數千臺注塑機進行了節能改造,銷售額就達8000多萬元。目前全國市場已有100多萬臺注塑機,同時每年新增5萬臺,這將是一個多大的節能改造市場?”
在眾多產品中,楊建新最寄予厚望的是其油田用伺服拖動系統,這種產品滿足節能高效、智能化石油開采的需求,可以解決機械采油抽油機平均運行效率只能達到25.96%的硬傷。“這將是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點。”
“橋隧”引來救命錢
2009年的“關西電機”,主要從事工業用縫紉機伺服控制系統的研發制造。盡管技術遙遙領先,但由于生產工藝不穩定,加之市場競爭激烈、客戶結構單一等原因,公司一時風雨飄搖。
“100多人的研發團隊,3000萬元一年就用完了,靠我們股東再砸錢難以為繼。我們就想辦法融資。”楊建新說。廠房是租的,僅有技術卻不知何時賺錢,哪家銀行愿意為這家“輕資產”小企業冒風險?
就在這個時候,楊建新了解到一種名為“橋隧模式”的融資方法。
“橋隧模式”就是在擔保公司、銀行和中小企業三方關系中導入第四方,包括風險投資或行業上下游企業。第四方事先以某種方式承諾,當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而無法按時償付銀行貸款時,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由第四方來購買企業股權,為企業注入現金流,償還銀行貸款。首創這一模式的是浙江中新力合擔保有限公司浙江最大的擔保企業之一。
這種模式恰好能解決“關西電機”的燃眉之急。隨后,“關西電機”釋放了5%股權引入第一個投資機構,“中新力合”通過無抵押擔保方式,幫助“關西電機”從建行貸到了第一筆900萬資金,解決了研發投入問題。
“"橋隧模式"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思想。原來我們在擔保時是由保險公司來兜底完全承擔風險,而現在我們引入了懂行又愿意承擔風險的人來分擔風險享有收益。”“中新力合”的創始人、執行總裁蔡朝勇說。
一場雙贏的合作
“中新力合”與“關西電機”的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在“關西電機”成長為“中科德潤”的數年間,處處可見“中新力合”的身影。
2009年和2010年“中新力合”幫助企業完成一系列動作:幫助“關西電機”在杭州銀行科技支行貸款2800萬,在建行貸款700萬,并都提供了純信用擔保;針對“關西電機”要建廠房,但銀行無法提供投資固定資產貸款時,又整合了自身客戶資源,逐一拆分并拉開了付款周期,使“關西電機”的貸款需求化整為零;此后,又幫助引入兩筆風投資金,共計約1.5億。
得到資本支持之后,“關西電機”開始大施拳腳。公司利用募集資金收購了浙江德潤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四家子公司,并更名為中科德潤。“中科德潤”母公司主導伺服控制驅動的研發,子公司專注于液壓節能系統、油田伺服系統、電動汽車驅動技術應用及各種大功率伺服電機制造的集團型伺服產業鏈正式形成。
而對于“中新力合”來說,專注于小企業融資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的探索也給他們帶來全新的商業機會。目前“中新力合”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已經和“中科德潤”開展了業務合作,準備在合同能源管理業務上共同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