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備受關注的華泰汽車集團與曙光股份股權交割辦理完過戶手續,曙光股份當日發布了股權及公司控制人變更公告。
公告顯示,華泰汽車集團完成對曙光股份的收購交割,累計持有曙光股份19.77%的股權、以投票權委托的方式擁有曙光股份1.5%的表決權,合計擁有曙光股份表決權為21.27%,成為曙光股份的控股股東。
9月28日,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與丹東市相關領導的見證下,曙光股份召開戰略重組干部大會,成功完成戰略重組。華泰控股集團、華泰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秀根,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出席了大會。根據公司章程,曙光股份新一屆董事會將很快選舉產生。
雙方高管表示,“雙方結合后,牌照更全了,產品線更豐富了,產業鏈條更長了,銷售網絡覆蓋更廣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雙方的深度融合,華泰和曙光一定能打造出一個中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華泰為何相中曙光?
華泰汽車是以新能源汽車業務為核心,集整車和動力總成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以及汽車金融為一體的汽車集團公司。
在外人看來,華泰汽車相當低調,但業內人士都知道,向來低調的華泰汽車實力不俗。華泰汽車成立于2000年,集團資產規模500億元,在全球擁有北京、天津、上海、德國慕尼黑四大研發中心;擁有天津、山東榮成、內蒙鄂爾多斯、江蘇江陰四大核心生產基地;以及SUV、轎車、動力系統等產業平臺。具備年產45萬臺4AT、40萬臺6AT自動變速器和60萬臺整車的生產能力,銷售與服務網絡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華泰汽車是一家擁有世界領先的汽、柴油發動機和6AT自動變速器、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的汽車企業;同時還擁有網約車牌照,且在國內汽車行業率先取得金融租賃牌照。
為何收購曙光股份被外界如此關注?最直接的原因,是華泰汽車所要收購的曙光股份不是一家“簡單”的企業。曙光股份不僅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擁有商用車、乘用車、特種車和曙光車橋及零部件四大系列產品。
目前,曙光股份不僅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中國知名產品,而且是國內領先的輕型車橋研發和制造基地,已連續21年在國內輕型車橋行業居于前列。曙光的大客、皮卡、車橋都在市場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很高的知名度。
收購曙光股份后,華泰汽車將成為擁有傳統汽車及新能源轎車、SUV、物流車、專用車、中巴、大巴、公交車等全系列汽車產品及車橋產品的全資質生產企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華泰汽車加快轉型發展。
強強聯合實業報國
近年來,中國制造強勢崛起,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發展,整個行業的產品、技術正經歷著由小變大、由弱轉強的關鍵性轉變。而《中國制造2025》更提出,要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作用下,自主汽車品牌如何求突破、謀發展,助力國家戰略成為了各家車企的當務之急。
回望華泰汽車與曙光汽車兩個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一直堅持自主研發,踐行著實業報國的理想,此次攜手共進,有望走出一條自主品牌雙方聯手做大做強的全新道路,提升整體競爭實力,實現規模化擴張。
在未來發展上,華泰汽車與曙光汽車始終在緊跟國際戰略,一方面早已深入新能源領域,另一方面也緊抓“一帶一路”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
早在2009年,華泰汽車就開始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工作,通過在北京和慕尼黑建立技術中心,研發出了性能優異的自主三電技術,在電控、電機、電池集成的三電技術方面擁有了核心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并取得行業領先的技術與市場地位。
曙光集團則將“新能源、清潔能源的研發與應用”確定為核心戰略,并于2009年首批取得新能源客車準入“通行證”,黃海客車持續研發并擴充磷酸鐵鋰、鈦酸鋰電池客車以及燃料電池客車的產品線,目前已形成多款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和純電動輕客、純電動皮卡等新能源客車產品。
在“技術導向、互利共贏”的國際化戰略方針指導下,華泰汽車在不斷完善國內市場布局的同時,實現了海外市場的快速布局。華泰汽車不僅在非洲、中東、東歐、東南亞、中南美等重點區域建立了經銷渠道,更深入俄羅斯、安哥拉、南非等地建立汽車工廠,并計劃未來在印度、印尼、伊朗、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等國投資建廠,形成國際產銷大格局。
與此同時,曙光集團實施的國際化戰略也初見成效,2016年底,84輛黃海12米豪華空調巴士在丹東黃海新能源生產基地順利完成驗收,登陸西非國家加納;2017年2月,曙光集團與埃塞俄比亞簽訂皮卡出口協議,近千余臺N2皮卡進駐素有“非洲屋脊”之稱的埃塞俄比亞;2017年8月,黃海N系列皮卡成功登陸伊朗市場,近300臺N2皮卡陸續交付客戶。
可以預見,完成整合后的華泰汽車與曙光汽車,勢必將以全新的姿態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在各自原有的部分業務基礎上,取得更大的規模化收益,并且憑借著已經初步建立的全球布局,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代表,進一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優勢互補產品再向上
此番兩家國內優秀自主品牌車企的強強聯手,也是一次產業鏈的互補和優勢資源的整合。
華泰汽車的技術力量雄厚,在核心零件研發上表現不俗,不僅是國內少有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油、柴油發動機核心技術的汽車企業,也是國內率先擁有6AT自動變速器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企業。而曙光股份旗下的黃海汽車以核心零部件和裝配制造工藝為依托,儼然成為了國內產品種類最全、品質最優的客車品牌之一,曙光輕型車橋也連續五年在全國輕型車橋市場占有率排名位居前列,成為了優良供應鏈上重要的一環。雙方整合之后,相關優勢技術可以共享互通,促進互相進步。
同時,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宏亮還強調,無論是曙光汽車還是華泰汽車,一定要把產品和質量放在第一位,產品與質量是汽車企業的“生命線”,一個整車企業,沒有幾款好的、叫得響的產品,一切都是空話。吉利汽車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就是在產品與質量上面下了苦功;華為更是埋頭苦干幾十年,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最終唱響全球。曙光未來也一定要著力打造一兩款“拳頭”產品,集中精力和資源,做專、做精、做強。
在注重產品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雙方強強聯手,未來的產品令人期待。
展望汽車行業未來趨勢,張宏亮表示,目前,華泰汽車集團已經確定了“23321”整體發展策略,一是深耕兩大領域,鞏固傳統汽車,主攻新能源汽車。二是主力車型“三箭齊發”,即SUV、轎車、皮卡,同時積極推進大客車、輕客、特種車、華泰小蜜蜂等車型。三是有力打出“兩彈一星”,分別是發動機、變速器、曙光車橋。四是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方面,以皮卡為抓手,搶占縣域和農村市場;以華泰SUV、華泰小蜜蜂和曙光輕客為抓手,進軍三四線城市;以黃海大客車、華泰物流車、網約車為抓手開拓大城市市場。國際方面,華泰汽車與曙光股份將繼續擴大海外市場布局,持續拓展海外銷售渠道。
當前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大趨勢下,華泰汽車正與百度、滴滴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展開密切合作,推進道路識別、L2X、深度學習等前瞻性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而黃海客車研究院也在積極跟進,雙方合作步伐緊密配合,力爭在進行中的“汽車革命”里把握先機。
華泰汽車表示,在與曙光股份完成整合后,將構建起覆蓋日常出行、城市公交、物流配送、團體通勤、旅游租賃、短途客運、高端商務、特種用途等不同細分市場,涵蓋無人駕駛、智慧出行、智能互聯等領域的具有研發、制造、營銷、服務等綜合實力的大型汽車集團,優化現有產業結構,鍛造更具價值的品牌,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出更大貢獻。
華泰汽車與曙光汽車的聯合,既是企業規模的擴大,更是兩家自主品牌堅持自主研發與實業報國初心的融合,一定會發揮出1+1>2的效果,進一步強化自主品牌市場表現,提升自主品牌實力,為自主品牌求突破、謀發展交出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