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軸”的環保產業布局初具雛形。投資成倍增長,融資能力提高,資金來源多樣化,規模以上環保裝備制造企業2015年資金來源合計是2010年的6.9倍。
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顯著提高。高端裝備實現突破、產業發展迅速,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科研創新在解決了一大批多年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的同時還帶動了行業技術水平研發制造能力的顯著提高。
技術創新能力整體提升。一批環保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研發機構相繼建成,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
一、全面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ㄒ唬p排目標提前完成
“十二五”期間,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環境質量的改善離不開環保裝備的物質支撐,2015年污染減排科技貢獻率達55%以上。
(二)環保裝備安裝使用率迅速提高
“十二五”以來,環境質量改善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5年底,中國的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由2010年的1.21億噸增加到1.82億噸,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安裝脫硫設施的煤電機組由5.3億千瓦增加到8.9億千瓦,安裝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安裝脫硝設施的煤電機組由0.8億千瓦增加到8.3億千瓦,安裝率由12%增加到92%;安裝脫硫設施的鋼鐵燒結機面積由2.9萬平方米增加到13.8萬平方米,安裝率由19%增加到88%;安裝脫硝設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由零增加到16億噸,安裝率也達到92%。
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到2014年達到17860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91.8%;垃圾焚燒處理率不低于29.8%。
危廢產生量從2011 年的3431萬噸增加到2014 年的3634 萬噸。2011年中國危廢處置設施的處置能力為916萬噸,2014年為929萬噸。
?。ㄈ┙洕繕顺~完成
截至2015年底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已超過5556億元,提前一年實現產值5000億元的目標,環保裝備制造業出口額162.6億元,較比2011年增長39%。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25%,超額完成《節能環保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定的發展目標。
?。ㄋ模┉h保產業集聚逐步形成
目前,中國環保產業在全國已有所布局,截至2015年中國已經設立國家級環保產業園區19家,初步形成“一帶一軸”的總體分布特征,即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聚集發展的環保產業“沿海發展帶”和東起上海沿長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環保產業“沿江發展軸”。
二、規模持續高速增長
中國環保企業數量10年翻四番,2014年突破50000家,實現產值15000億元,產值與2010年相比增長50%,從業人數300萬人以上,超額完成發展目標。
2012—2015年1月30日,A股環保產業指數上漲64.25%,年化收益為17.43%,在市場整體陷入熊市的2013年,環保產業指數全年仍取得了31.73%的正收益。
歷史統計數據顯示,環保產業指數累計表現和年化收益能力,顯著優于市場核心指數,體現了市場資金對于環保產業持續看好。2014年,A股上市環保公司總收入規模達到791億元,較2010年相比A股上市環保公司總收入規模增長87.6%。
三、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ㄒ唬﹦撔聶C構建設成就
“十二五”期間通過驗收并命名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為7家,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為15家。通過驗收并命名的工程技術中心為7家,批準建設的工程技術中心為18家。
“十二五”末期較“十一五”末期相比,通過驗收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數量增長50%,通過驗收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數量增長58.3%。
?。ǘW科建設成就
2015年為止,中國高校本科專業開設環境工程專業(專業代碼082502)的高校數為309所,較2010年比增長了166%,在中國高校本科專業開設高校數排行榜中排名第33位。
?。ㄈ┤瞬沤ㄔO成就
“十二五”期間環保部系統環??萍既瞬趴偭勘?ldquo;十一五”期間增長50%以上。
?。ㄋ模藴式ㄔO成就
“十二五”期間,制修訂國家環保標準600多項,較“十一五”期間相比增長19.5%。完成30項重點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30項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和40項工程技術規范,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五)專利情況
2011年、2012年、2013年節能環保產業專利授權量分布超過15000件、20000件、23000件。節能環保產業5年專利授權總量占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合計量的19.95%。
1.固體廢物領域技術專利情況
目前,中國的年專利申請量已超過美、德、日等一眾發達國家,全球固廢領域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國家。
2.城市污水領域膜技術應用專利情況
目前,中國膜技術在城市污水領域應用的專利申請量已經趕超美國,躍居至全球首位。
從專利技術輸出及技術市場分布來看,城市污水的膜處理技術的來源國主要為中國,占全球專利數量的48%,其次為美國、韓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同時,中國也是城市污水膜處理技術的主要技術市場國,占全球技術市場的37%,緊隨其后的美國,占全球專利市場的14%。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專利逐年提高
中國在土壤污染修復技術領域的專利數量從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后呈現迅猛上升趨勢,趕超過了美國和其他國家。
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基礎研究發展態勢方面,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中發文量最多的前三位的美國、中國和西班牙,發文量分布占全球總量的18%、18%和8%。
主要的修復技術掌握在日本、中國和美國。日本專利技術的申請量最多,約占全部專利的35.2%,其次是中國和美國,分別占總專利量的30.0%和11.3%。
4.專利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專利獎是專門對授權專利給予獎勵的最高政府部門獎項。獲得2015年第17屆中國專利獎的環保類技術專利共有20個,比2014年的12個多出近乎一倍。
四、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
就中國目前環保產業技術基礎和供給能力來看,環保裝備和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在除塵、煙氣脫硫、城鎮污水處理等領域已形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產業供給能力。環保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研發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城市污水處理的各種典型工藝在中國已廣泛應用,通過多年的技術吸收轉化創新,一些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已經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除塵技術及裝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出口范圍遍布70多個國家或地區;布袋除塵應用水平較高,應用范圍不斷拓寬;火電脫硫、脫硝和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及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灸軌驖M足環保產業市場的供給需求。
(一)“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取得的成就
“水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該專項實施以來,突破了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管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1000余項,建設科技示范工程超過500項,授權國內外專利1400余項,建成產學研開發平臺和基地300余個,成立了8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服務于數百家企業,累計產值近80億元。
?。ǘ煔馕廴局卫懋a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取得的成就
煙氣污染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擔了包括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在內的60余項國家、地方科技項目,編制了國家行業標準10項,取得了核心技術成果10項,在煙氣污染物治理技術領域共申請獲得了專利64項,建成了煙氣脫硝催化劑中試裝置等示范工程20項,共享了100余臺測試裝置與科研儀器。
以聯盟為依托,多家成員單位共同承擔實施了863計劃“高效低成本燃煤電站煙氣SCR脫硝催化劑開發與示范”項目。已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脫硝催化劑專用鈦鎢粉制備工藝,建成了年產1000噸以上的超精細鈦鎢粉的工業生產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有催化劑的配方,實現了催化劑關鍵原材料的國產化,節約催化劑成本30%左右。
?。ㄈ┉h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十二五”獲獎情況介紹
“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濕法高效脫硫及硝汞控制一體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國內首臺百萬千瓦級超低排放機組等一批成果集中涌現。
五、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政策引導行業發展加快新產品應用推廣。2011年,工信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共108項技術裝備,其中,研發類共72項。到2014年修訂時仍保留在研發類的只有2項,其余均轉入或合并到應用、推廣類。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引導下,環保產業新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速度和效率逐漸提高。
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為中國的環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支撐。“十二五”期間,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首獲全球年度最佳工業水項目大獎;大氣顆粒污染物超凈排放技術迅速占領市場;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國際領先;無毒脫硝催化劑填補空白;環保裝備支持國家重大環境治理工程建設,在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保護地治理、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滇池流域治理、巢湖治理、大氣污染排放治理 [1]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騰格里沙漠治污、天津爆炸環境監測等環境應急事件處置過程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環境服務業迅速發展
環保產業要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其中環境服務是重要內容。環境服務業是指與環境相關的服務貿易活動,包括:技術服務、環境咨詢服務、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廢舊資源回收處置、環境貿易與金融服務、環境功能及其他環境服務六類。“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務院《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環保部《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等支持環境服務業的政策相繼出臺,環境服務業迅猛增長,“十二五”期間環境服務業主要經濟數據年均增速超過30%,高于環保產業平均增長速度。截至2015年產值達5700億元,在環保產業中占比超過37%,較“十一五”期間增長146.7%。
中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盡管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
隨著中國對環保產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扶持力度將會不斷加大,這將為環境服務行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與此同時,公眾意識的不斷提升,也會更好地促進環境服務行業發展。
七 、“走出去”戰略收獲頗豐
“十二五”以來,中國環保產業總體呈現持續穩定并逐漸加速發展態勢,環保產業進入了外部發展環境最為良好的黃金期。同時,環保市場的全球化發展,使得各大跨國企業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布局全球環保市場。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在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處置、垃圾焚燒以及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初具規模,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擁有了門類齊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強的環保龍頭企業。所有這些,為中國環保產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
環保裝備制造業2015年出口交貨值162.6億元,“十二五”期間增幅達到39.7%。出口環保裝備主要集中在水處理設備、脫硫除塵設備等領域,出口形式從單機出口向成套出口、總承包轉變。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巴西、智利等新興工業國家,東南亞尤多。“金磚國家”主要集中在印度、巴西、俄羅斯。
在環保產業國際化方面,中國企業正在憑借過硬的技術以及資產實力開始在海外接項目拿訂單,憑借其技術、管理和成本等綜合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展示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為產業的國際化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如中國電建集團承建世界最大河道整治工程——孟加拉帕德瑪大橋河道整治,龍凈環保承擔印度比萊鋼鐵廠鍋爐島工程。
企業國際化視野越來越寬闊,中國企業走出去,兼并歐美發達國家公司,在海外成立研發中心等已經屢見不鮮,并且成為“十二五”環保產業“走出去”的一個新的亮點。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
王亦寧 滕建禮 申紅杰 楊喆 王政
[1] 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近1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完成了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累計完成8421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約占總量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