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滿財所說的“屋頂存折”是指安裝在屋頂的3KW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每度電收益0.8元,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持續收益可達20年,以此使當地貧困戶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他說,陽光越充足,屋頂存折上的數字增加就越快。
立夏以來,全國氣溫節節攀升,尤其是深居西北內陸的甘肅省更是迎來連續性高溫天氣。連日來,甘肅省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35℃以上,局地氣溫突破39℃,面對烈日炎炎的高溫天氣,甘肅萬余名農戶臉上卻掛著笑容。
家住甘肅天水市清水縣永清鎮的張耀中也是光伏發電的受益人,他說:“現在家里用電不成問題,又能把多余的電賣出去賺錢。”
永清鎮還建成天水市并網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2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約2200多萬千瓦時,該項目實行全額上網模式,上網電價收益結算劃撥至農戶,該電站的投產運行使全鎮240戶貧困戶實現無本增收穩定脫貧。
光伏扶貧具有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的特點,產生最快捷、最直接的經濟收益,推動扶貧攻堅由“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的轉變。如今,光伏扶貧已經在甘肅省“遍地開花”,既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又發展清潔新能源,將效益最大化。
早在2014年12月,甘肅省全面啟動光伏扶貧工程,將定西市通渭縣、天水市清水縣、臨夏州東鄉縣、隴南市禮縣、甘南州臨潭縣、張掖市民樂縣等6個不同類型的貧困縣作為光伏扶貧試點縣,試點選擇以村為單位整體推進,一次性覆蓋全村符合條件的所有貧困戶。
據悉,光伏發電站讓貧困戶受益的同時,也解決村集體經濟空殼的問題。2018年4月,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舉行光伏扶貧電站發電收益分紅儀式,全縣365戶貧困戶共分紅143.81萬元。
近年來,甘肅省堅持綠色發展,發揮豐富的光照優勢,用活“陽光”資源。截至2017年,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共完成1445戶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設施安裝、107個村級電站并網,總容量達到6.26萬千瓦,惠及農戶1.5萬余戶。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規劃二處處長宋軍介紹說,2018年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下達了“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其中涉及甘肅省29個縣的1432個貧困村,幫扶戶數74240戶,建設村級電站767個,裝機容量428462千瓦,將分3年建設實施,甘肅省貧困群眾將獲得長期穩定的“陽光”收益。
宋軍說,甘肅酒泉市等河西地區光照及土地資源優裕、建設及運維成本較低、電網接入及消納條件成熟,與隴東地區有很強的資源互補性,將甘肅東部貧困地區的扶貧光伏指標轉移到河西走廊風光資源富集區建設,可以使光伏扶貧效益最大化。
甘肅省全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平均氣溫在0—16℃之間,每平方厘米的平均熱量高于586千焦,具有利用太陽能的良好條件,是我國太陽能資源的較豐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