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國能,不陌生的Saab技術
提起國能NEVS電動汽車,也許大多數人都很陌生。但如果說起瑞典的薩博汽車,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詳了!有著“人車合一,貼地飛行”美譽的薩博是世界上唯一由噴氣式戰斗機制造商生產的汽車,也許有人會覺得薩博的車型看上去不大正經,那可能是因為是按造飛機的套路來造車的!
但是隨著擁有57年歷史的薩博汽車于2009年宣布破產(2010年被轉手世爵卻旋即再度宣告破產),對這個瑞典汽車品牌扔充滿感情的車迷們不禁黯然神傷。還好,就在2011年,生物質發電行業領軍人物、在投資界“長袖善舞”的蔣大龍“出手”了。
2012年8月,用6個月攻克瑞典語的蔣大龍通過國能電動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正式完成了對薩博汽車主要資產和核心知識產權的收購,盡管薩博品牌(NEVS未能獲得薩博品牌名稱、鷹獅LOGO的使用權限)成為了歷史,但其品牌基因仍然借助國能NEVS實現了“鳳凰涅槃”。
背靠國家現代能源,手持Saab知識產權
NEVS成立于2012年,NEVS總部位于瑞典特羅爾海坦市。作為曾經薩博汽車公司的主要收購方,NEVS擁有完善的生產制造及研發設施。目前其股東為國家現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NMEH)、天津濱海高新區(THT)、國研科技(SRIT)以及世紀金源集團。NEVS的愿景為“塑造綠色出行、共建可持續未來”,其核心業務為生產高級電動汽車、出行服務以及可持續城市規劃解決方案。
薩博汽車公司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電動汽車,第一批純電動汽車于1970年投放市場,目前已在純電動和增程式汽車領域形成清晰的技術路線圖。作為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資方,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2012年收購薩博汽車公司核心資產、技術和知識產權,掌握了薩博數據庫資料和技術研發團隊,為突破長期困擾我國汽車行業的大量技術瓶頸提供機遇。
在收購了薩博資產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國能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布局:在天津濱海新區和福建龍巖(原龍馬汽車)建立了工廠和研發中心,同時在北京設立了品牌體驗中心;而位于瑞典特羅爾海坦的總部也擁有超過700名工程師的研發中心和完整的生產線(原薩博工廠)。
繼承了薩博原有技術團隊、知識產權等資源的基礎上,國能另辟蹊徑,開啟了以純電動、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動、智能駕駛等技術為核心的可持續出行方案的研發之路,
獲得支持,源自超前視野
由于新能源汽車近幾年在市場是才活躍起來,目前常見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整車購買、網約車和分時租賃。
雖然特斯拉、比亞迪、榮威等車企這兩年在市場上聲名鵲起,但受制于車價、續駛里程、充電時長及充電樁不夠普及等問題,不少人對于購買新能源車仍然存有一定顧慮。于是一些廠商希望通過分時租賃來推廣自身的新能源車型,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汽車租賃等公司也開始嘗試這一比較貼近“共享經濟”的模式。
除此之外,隨著國家對網約車行業的管理日趨收緊,也促使不少網約車平臺開始選用新能源車型(得益于牌照和通行權),滴滴、神州等主流網約車平臺以及更多的“新勢力”也把新能源網約車當作打開市場的重大契機。
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突破口,國能NEVS在天津高新區的支持下,啟動城市共享出行項目。通過國能NEVS在濱海新區生產的9-3純電動系列產品,向天津提供汽車共享與車聯網等維度相結合的智能、綠色的綜合出行服務。該服務旨在應對環境挑戰、創造改變,通過綠色技術協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中的新型出行解決方案鋪平道路。
按照規劃,到2020年,天津高新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力爭實現產值1000億元,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正因如此,從天津市到濱海新區都對國能NEVS抱著很大的期待,希望國能NEVS能夠發揮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企業的帶領作用,助力天津打造京津冀地區智慧都市綠色出行生態圈。
政策利好,來之不易
2017年1月,國能NEVS在天津的子公司——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正式被發改委批準,成為第九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同時也是第二家拿到獨立新能源資質的中外合資企業。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區后,將依托薩博汽車技術平臺,通過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中國品牌的技術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取得“準生證”之前,國能就已經手握“大單”。2016年,國能NEVS與熊貓新能源簽署協議,在2020年之前,熊貓新能源將采購15萬輛9-3版電動車和10萬輛其他車型的電動車產品及服務,總金額780億元人民幣。據了解,這些電動車輛將主要投放在網約車市場。
2017年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國能NEVS董事蔣大龍長介紹到,國能電動汽車目前已擁有27萬輛9-3系列電動汽車訂單,總金額846億元,其中有22萬張來自國內包括滴滴、熊貓等新能源汽車租賃或運營公司,另外5萬張則主要來自歐洲市場。
相較于一些其它造車企業,國能NEVS能夠不斷通過并購、資產重組在各地迅速構建起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還能沖破資本市場的“陷阱”,同時與專車等新興行業領頭羊“合縱連橫”,足以窺見蔣大龍在運籌帷幄上的“技高一籌”。
如果僅僅是一家普通車企來落戶的話,濱海新區或許并不會那么上心。畢竟在天津生產的主要乘用車品牌就已經包括長城(產量已突破200萬輛)、一汽豐田、一汽大眾、華泰等等。但國能NEVS提出的“城市共享出行項目”卻很對當地追求科技創新的“口味”。
正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所言,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探索適合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流通模式,積極創新商業模式,輔以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補貼“退坡”后推出的接續政策和使用環節支持政策,方能破除地方保護,為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突破瓶頸,繼續創新
充電設施的滯后,一直被業內看作限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推動新能源汽車網約車和分時租賃等業務模式,濱海新區有望補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設施短板,加速新區和天津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而讓消費者更易接受,達到快速推廣的效果。
目前已知的最新進展是:總投資42億元、年總產值650億元、年產能可達22萬輛的國能新能源汽車濱海新區項目總裝廠房主體日前封頂,涂裝廠房已開工建設。據悉,研發中心和車身生產廠房(包括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以及生產線設備)建設2017年底完成并具備整車車身投產條件。按照計劃,首款純電動汽車計劃2018年6月正式量產下線。
NEVS中國區副總裁提到,首批約20輛9-3純電動車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濱海新區展開試運營,屆時國能NEVS與微軟聯合開發的智能出行系統也會投入試用。他表示,相較于私人購買新能源車會遇到的充電樁“安裝繁瑣”等問題,“分時租賃”、“網約車”等共享經濟模式更便于集中突破瓶頸、實現充電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除了新9-3系列純電動車之外,國能還提出了自己的智能出行愿景——以第五級自動駕駛為基礎的NEVS InMotion,一個依托虛擬駕駛者、圍繞車內乘客訂制的個性化移動出行空間。
NEVS InMotion的理念是在不需要購買、擁有一輛汽車的前提下,消費者就可以隨時隨地選擇一輛滿足任何出行需求的汽車(通過手機APP預約和設置),并可以根據時間安排隨時使用車輛,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蔣大龍強調,NEVSInMotion并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并有望在天津濱海新區率先實現。“我一直認為單純的造車賣車是農耕思維……沒有把握的事情我不會做,”他的話可謂意味深長:“下棋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幾步。”
遇見更好的出行,邁向幸福生活
作為造車運動中的“新人”,國能NEVS并沒有走設計、制造、銷售的傳統車商路線,而是巧妙地提出了“遇見更好的出行”這一理念,將自己打造為“出行方案解決商”;而主攻集團客戶(80%),副攻私人用戶(20%)的策略,也是獲得地方政府、投資方青睞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上海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截至2017年5月,上海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突破10萬輛。然而,僅國能NEVS一家向天津投放的純電動汽車就將超過這一數字。天津濱海新區還真有可能在純電動汽車出行這一領域上,實現“再造一個浦東新區”的夢想了。
正如國能新能源汽車以“匠心”的態度的不斷進行自我打磨,獲取更優質產品,華設財富成立多年來也在不斷提升企業實力,并于2018年初獲C輪戰略投資。成為擁有上市公司、國資機構、專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股東背景的財富管理品牌,公司現有私募管理人牌照,參股證券公司,并在申請全金融牌照。華設財富總部位于上海,成員公司卻分布于北京、成都、杭州、西安、深圳、臺州、諸暨、溫州、南通等全國十余個重點城市,為高凈值客戶及眾多企業提供資管服務。
國能NEVS能夠不斷通過并購、資產重組在各地迅速構建起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足以窺見其背靠優質平臺、強大的資源及在運籌帷幄上的技高一籌。與國能背靠優質資源相同,華設財富能實現分散化投資,也是離不開其強大的平臺資源整合能力。自成立以來,華設財富吸引眾多的機構股東和戰略合作伙伴,為獲取市場上全品類的優質金融資產提供保證。與此同時,華設財富還建立了一套數據模型,根據每一個不同的客戶、客戶所處在的不同的家庭的生命的成長周期,提供五大類的資產配置方案和六大類的理財規劃方案,每一位客戶都可以根據模型定制出合理的金融方案。華設財富一直推崇“匠心精神“。將風控放在首位,風控是財富管理行業的生命線,能在風險中獲取溢價,科學的管理是華設風控的核心競爭力。基于信托公司、創投公司等金融股東背景的風控模型輸出,華設財富的風控水平是媲美于金融機構的;同時,華設財富還將服務也作為了重要的一步。
幸福,才是財富管理的終點。華設財富再次布局高新產業,希望國能的理念——“遇見更好的出行”,能為高凈值人群帶來新能源出行的紅利。讓生活往更美好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