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的統計顯示,在一季度,水、核、風、光等清潔發電合計投資同比增長18%,遠高于全部電源投資10.5%的增速,投資比重為66%,比去年同期提高5.8個百分點。太陽能、風電利用率顯著提高,棄風棄光率顯著降低。
根據發改委的調度快報,今年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新能源發電增長迅猛遠超傳統能源發電。其中,風電955.6億千瓦時,增長37.9%;太陽能發電273億千瓦時,增長58.7%;核電588.7億千瓦時,增長12.7%。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速度已超過了風電,在有些區發電側成本已經接近了火電。從中長期來看,光伏發電將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主力軍。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東部成為“主戰場”
李創軍介紹,一季度光伏發電市場整體發展形勢向好,呈現“雙升雙降”。
所謂“雙升”,一是裝機增長,光伏發電新增裝機965萬千瓦,同比增長22%;二是發電量增長,光伏發電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
所謂“雙降”,一是棄光電量下降,棄光電量16.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0%;二是棄光率下降,棄光率4.3%,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國家能源局統計發現,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6.16億千瓦時,棄光率21%,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甘肅棄光電量2.45億千瓦時,棄光率10%,同比下降8.8個百分點。
李創軍介紹,一季度,從新增裝機結構看,光伏地面電站197萬千瓦,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光伏768.5萬千瓦,同比增長217%。
“在一季度光伏發電的井噴式增長中,分布式增速更是達到了破紀錄的217%,這意味著大型地面電站的時代逐步進入尾聲,分布式光伏進入高速發展時代。” 4月24日,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預測, 2018年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可能占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的50%以上。
李創軍介紹,分布式光伏發展繼續提速,新增裝機超過100萬千瓦的省份有山東、河南、江蘇和浙江,新增容量分別為110.1萬千瓦、103.4萬千瓦、103.2萬千瓦和102.1萬千瓦,四個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全國的54.5%。
從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布局看,華南地區新增裝機76.71萬千瓦,同比增加262%;華北地區新增裝機270.76萬千瓦,同比增加137%;東北地區新增裝機42.72萬千瓦,同比增加75%;華東地區新增裝機為323.98萬千瓦,同比增加8%,占全國新增容量的33.6%;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199.58萬千瓦,同比增長11%;西北地區新增裝機為51.93萬千瓦,同比下降37%。
“這說明中東部地區正在成為光伏發電競爭的主戰場,更具體地說未來的光伏發電主要是分布式的競爭。”丁文磊分析。
加速光伏發電電價退坡
李創軍介紹,國家能源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推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從嚴控制發展規模。主要采取三大措施,分別是推動組織好領跑基地建設;實施好光伏扶貧;推進分布式光伏健康發展。
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光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擬安排1000萬千瓦規模用于分布式光伏建設。
李創軍要求,各地光伏發展一定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不得自行擴大需要國家補貼的建設規模,對于擅自擴大規模和未批先建、先建先得的項目,不納入國家補貼范圍。
“光伏發電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如果不適當控制需要國家補貼的建設規模,那么光伏補貼的缺口會越來越大。”林伯強強調,建議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細則,建立補貼退出之后的激勵機制。
目前,國家能源局將會同國家價格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進一步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速度,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依賴。
李創軍透露,去年年底已完成了《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的初稿,今年3月完成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開始征求相關單位的意見。初步計劃于今年上半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