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電站相比傳統電站,擁有很多特有的優勢。在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的當下,漂浮電站不占用土地資源,可以有效利用廢棄礦坑、水庫和采礦塌陷區;水冷通風效果好、發電量同比提高約10%;電站施工便捷,建設周期短,可以有效降低電站的邊際成本;另外,漂浮電站還能減少水體蒸發,抑制藻類生長。
但是,平價上網的腳步日益臨近,漂浮電站相對于傳統電站的建設成本較高,部分業主及投資商對漂浮電站的發電量提升將信將疑,并且,目前國內漂浮電站領域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對漂浮電站的普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此外,肖福勤還指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們對在內陸一些中型水域建設漂浮電站有了一些經驗,總結了很多不錯的辦法。 未來,在漂浮電站領域我們要抓住兩頭:一頭是以扶貧電站為主的眾多分散的小型漂浮電站;一頭是沿江臨海的更大規模的漂浮電站。如何針對小型漂浮電站定制可拷貝的設計和施工方法,針對更復雜工況下大型漂浮電站的各種理論研究、可靠性設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另外,在漂浮電站的標準化設計與多樣性定制之間也需要我們不斷平衡。”
圍繞降本增效,肖福勤也向與會嘉賓進行了更多基于數據的分享。通過對比組件單排布局(12°傾角)與雙排布局(5°傾角),從系統的投入成本、發電產、占地面積、運維等方面進行比較,確認在絕大部分地區,采用小角度雙排組件布局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度電成本(LCOE),提高投資收益率。同時,在基于海洋工程高可靠性錨固系統設計方法、基于流體及結構分析的方陣設計方面以及浮體產品核心的材料研發方面也進行了圖文并茂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