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今天說,中國環保行業總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和投資雙增長。但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價格、財稅、金融政策機制不完善,市場化秩序亟需規范的問題,表現為不規范競標嚴重,稅費負擔壓力大,民營環保企業融資成本高。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趙笠鈞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管理思路從污染物總量控制向環境質量控制轉變的指導下,監管重點從督企為主向督政和督企并重轉變,治理方向從全面覆蓋向重點突破轉變,管理手段從命令控制向綜合性手段轉變。多方努力、多措并舉之下,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洞髿馕廴痉乐涡袆佑媱潯冯A段性目標圓滿完成,全國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全部啟動,土壤污染防治穩步推進,人們切實感受到了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
伴隨環境服務市場需求的釋放,我國環保產業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環境技術集成創新和關鍵裝備國產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環保技術裝備研發基地,環保市場逐步破除行業壟斷和低于保護。PPP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推廣應用,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環保企業迎來了更多開拓海外市場的機遇。
隨著環保督察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工業污染治理市場需求得到有效釋放,開始進入全面達標新時代。環保產業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和產業結構深刻變革期。水處理從供水和污水處理業務擴展到管網建設和海水淡化等領域,并結合海綿城市建設開展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大氣治理從尾氣治理向前端能源清潔化利用延伸,貫穿了源頭減排,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過程,固廢處理從末端填埋焚燒處置向前延伸至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并衍生出智慧環衛及廢舊物資再生利用等高附加值新興服務行業。
產業仍存三大痛點
今年的環境商會提案,將作為全國工商聯的提案提交兩會,在公布的提案中,直面了當前環保產業發展的幾個痛點:
其一,不規范競標嚴重。環保項目評標專家組構成不科學合理,工程經濟專家占比多,而環境技術專家數量少,尤其技術標評定主要依賴于專家主觀打分,無法體現環保企業的技術、質量、運營管理等專業優勢。突出表現為大型環保項目的投標方,基本由建筑工程或機械制造類企業牽頭與環保企業組成聯合體,且環境服務公司處于從屬地位,話語權和定價權不高,使環保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風險加大。
其二,稅費負擔壓力大。2015年7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財稅[2015]78號)正式執行,稅負明顯加大,因為環保行業能進行進項稅抵扣項目很少,一般只有油料、藥劑和電費等,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很低,僅約為10%~25%。環保企業不僅面臨增值稅調高的稅負壓力,而且隨同增值稅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也相應增加。部分地區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執行流程繁雜,申請退稅準備材料等耗費的人力物力等綜合費用可能已經超過所退稅額。以內蒙古為例,脫硫副產物石膏享受50%即征即退政策,但是實際執行層面處置費及退稅流程費用成本可能將超過銷售退稅金額。
其三,民營環保企業融資成本高。銀行系統貸款利率高、周期短,難以滿足環保行業收益低、周期長的融資需求。此外,環保企業形成資產的形態基本為劃撥土地、無房產證的泵房、設備間、設備、管網資產等附著物,也難以滿足金融機構要求的抵押條件。當前,環保行業“國進民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二者融資成本差異較大,國資企業融資成本顯著低于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的身份性質,能夠在同等條件下獲得更高貸款授信額度和更低貸款利率,發行債券的企業主體評級最低也在AAA級。
在談到環保企業的稅費時,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說,以污水處理企業為例,增值稅政策出臺后,企業必須先繳納稅收再申請返還,而返還70%的過程當中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甚至可能還有一些隱性成本。污水處理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公共服務,如果稅費畸高,就會傳導到終端,加大全社會的用水成本。
同樣重要的還有融資問題,關于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政策倡導已經很多了。理論上,通過綠色信貸的方式進行利息補貼,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但在現實層面,還有很多障礙。
趙笠鈞認為,綠色信貸不應該針對企業屬性,而應針對項目屬性,不管是國有、外資還是民營企業,只要從事環保項目,就可以視作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就應該給予綠色信貸和利息補貼。
三條建議
根據上述環保產業痛點,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此次提出的建議如下:
建議一、試行同業監督和推動社會化評級。試行開展同業環境設施運營監督。相同地區或同一城市的不同環境基礎設施運營公司,開展交叉式運營期環境監督,保障低價中標環保設施的長期穩定達標排放。鼓勵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環保企業綜合評級,對于違反誠信或擾亂行業秩序、低價競爭或違規提價的企業,給予降級或實行行業性聯合抵制,以遏制企業不規范競爭行為。
建議二、適度降低環保行業的相應稅率。環保行業屬于準公益性行業,直接關系民生健康和生態環境,且行業平均收益率已降低至6%~10%。雖然某些細分領域利潤率較高,但在全行業內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稅收優惠政策的取消卻針對行業內所有企業,建議考慮環保行業的特殊性,維持原有環保行業優惠稅收政策或適度降低環保行業的相應稅率。
對于污水、垃圾、危廢、醫廢、污泥處理等營業收入,降低稅率或增加退還比例。比如以不高于自來水行業征收的3%稅率為宜,或參照生活服務業6%稅率執行。對于環保行業即征即退的增值稅部分,不再征收所得稅。在所得稅“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優惠名錄中,增加脫硝、除塵項目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完善即征即退相關細則,確保即征即退政策落地。簡化脫硫石膏等副產物退稅流程,降低企業退稅等制度性成本。完善“不得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相關細則,合理界定違法責任。
建議三、加快落實綠色金融政策。切實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拓展金融產品和服務,落實排污權質押融資等政策,并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還貸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拓寬工業環境治理領域抵質押物范圍,商業銀行應鼓勵應收賬款質押、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方式開展綠色信貸。
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展連帶擔保貸款業務,引入損失分擔機制,緩解中小型環保企業自身抵押擔保不足的難點。通過國家補貼等手段,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環保行業企業的擔保力度,降低企業融資的擔保費用。設立國家性擔?;?,專門開展節能環保項目的擔保增信,降低項目主體第三方擔保費用。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務實之舉。趙笠鈞最后說,經過二十多年發展,環保產業積累了豐富的污染防治經驗,在這一關鍵時期,環保企業有信心、有責任、有能力參與這場污染防治的攻堅戰,為重現碧水藍天、創建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