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12日對記者說,北京市等15省(市、自治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61萬平方公里,占15省區市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主要為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基本實現了“應劃盡劃”。北京市等15省(市、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共涉及29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平均占比超過40%。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具有種類豐富、起源古老等特征,是世界上相對保存完整的古老區系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自然保護區共有2740處,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由于農業墾殖、森林采伐、城市化、工業化等人為活動割裂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受到威脅。此外,10%-15%的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尚未得到有效保護。
“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識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缺地區并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將確保事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所有物種及其生境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線”,環保部生態保護紅線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12日在北京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對記者說。
高吉喜表示,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
程立峰表示,按要求,北京等15省(市、自治區)將陸續發布實施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目前已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總投資2.86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底前建成。下一步,盡快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政策,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差別化的用途管控、準入清單、生態保護補償、評價考核等政策措施,最終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