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醫藥經濟報》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硫氰酸紅霉素的生產能力已達到1萬多噸,如果開足馬力生產,完全能夠滿足市場供應。但是近期我國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完全釋放出來,現在全國硫氰酸紅霉素的年產量約為5000噸左右,僅為生產能力的一半左右,造成市場升溫。尤其是近期硫氰酸紅霉素原料進入需求旺季,國內廠家經過前期的減產、停產,目前市場貨源偏緊。
1 環保和技術的制約
紅霉素為發酵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三廢”物質。隨著世界各國對環保要求的提高,發酵產品在國外已逐漸被淘汰。硫氰酸紅霉素也不例外,受環保費用高、原料藥利潤相對較薄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國外的生產企業很多已經停產,如美國雅培公司以及俄羅斯、波蘭等國家均已不產硫氰酸紅霉素,所需產品轉而到中國等地購買,使得國際市場硫氰酸紅霉素供應趨緊,市場對中國貨的需求大大增加。
據有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導致硫氰酸紅霉素的產能不能完全釋放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環保因素。在硫氰酸紅霉素的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液、廢氣和廢渣等物質,特別是所產出的有毒的硫氰酸很難通過環保處理,需要大量的水來稀釋。而我國自2008年發布《制藥工業污水處理辦法》后,各項環保指標都有所提升,環保成本越來越高。在國家對水資源管理日益嚴格的情況下,硫氰酸紅霉素生產企業只有根據各自地區的環保情況組織生產,如果環保問題不能很好解決,企業也不敢貿然開足馬力生產。幾年前,我國最大的硫氰酸紅霉素生產企業寧夏啟元藥業就因環保問題而停產改造,造成當時市場供應緊張,價格直線上升。近期,宜昌東陽光藥業接受環保核查,本次核查范圍包括了旗下的5家生產企業。
另一個原因就是生產技術因素。發酵產品不同于合成的化合物,其菌種是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的關鍵因素,生產工藝還是其次。如果菌種質量不過關,將直接導致產品的質量、收率以及生產成本等發生一系列問題,這也是至今一些企業不能大規模擴產和上馬的門檻。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寧夏啟元藥業、宜都東陽光生化等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相對較好,但一些企業的產品質量與人用藥標準仍有差距,只能作獸藥用,而人用和獸用藥在市場價格上每公斤要相差幾十塊錢。可見如果產品質量不達標,會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企業經濟效益下滑,這也是企業所不能接受的。
2 產能擴張熱情高漲
對于硫氰酸紅霉素未來市場的前景,業內人士大都看好。最近以來,由于硫氰酸紅霉素的市場表現十分強勢,價格高企,企業利潤豐厚,生產企業更是熱情高漲。現在全國已有多家企業投巨資上馬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原生產企業也在紛紛擴產。
近期科倫藥業宣布,在伊犁投資近40億元,用于生產硫氰酸紅霉素和頭孢系列中間體;廣東肇慶中恒實業公司擬投資26.69億元新上一條年產3000噸級的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66901萬元,擬建年產3000噸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及其下游成品藥,其中硫氰酸紅霉素的產值約34億元,整條生產線鏈接了上下游的產品,項目完成后企業將不受原材料供應波動的影響;山東東藥藥業公司擬投資4.88億元興建一條年產1500噸級的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四川山山藥業也準備新上馬一條年產3000噸級的硫氰酸紅霉素生產線。
此外,還有一些中小型醫藥企業也紛紛加入硫氰酸紅霉素新建擴建行列,其中包括:河南安陽九州藥業年產200噸生產線;廣東韶關集琪藥業年產300噸生產線;河南天方藥業年產140噸生產線;天津濟普藥業年產180噸生產線;湖北遠程科技發展公司年產300噸生產線等等。
近年來,市場的火熱使一些硫氰酸紅霉素企業也坐不住了,相繼掀起了一股擴產浪潮,有業界人士已深表擔憂:“這樣一來,硫氰酸紅霉素市場供給將暴增,很可能會重蹈青霉素、頭孢以及維生素C等大宗原料藥市場惡性競爭的覆轍。”此話并非危言聳聽,最近以來,硫氰酸紅霉素市場已開始凸顯出一些問題。
由于部分企業擴大的產能近期開始陸續達產,硫氰酸紅霉素的供給量不斷增加,導致市場價格有較大幅度下滑。2011年10月,硫氰酸紅霉素原料藥的價格為每公斤510元人民幣,2011年11月價格下滑至500元/公斤,2011年12月為490元/公斤,2012年1月份為450元/公斤,2012年2月份為380元/公斤,2012年3月份更跌至350元/公斤,從2011年10月份到2012年3月份,經過了短短的5個月,每公斤硫氰酸紅霉素的價格就縮水了160元,降幅為31%,目前的價格在320~380元/公斤之間,下降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吃驚。這種反常現象的出現,應引起有關部門和生產廠的警惕。
3 行業風險加大
硫氰酸紅霉素屬于上規模的品種,一個發酵罐的產量就有幾百噸,質量要達到穩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如果技術、工藝、菌種等出現問題不能解決,一罐產品造成的損失就非常大。此外,發酵類產品資金投入較大,少則上億多則幾十億元,如果不能盡快產生規模效益,投入和產出將嚴重失衡,企業會背上沉重的負擔。
再從需求情況看,盡管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硫氰酸紅霉素的需求不斷擴大,下游產品需求旺盛,但是在醫藥市場上,與青霉素工業鹽等發酵類大宗原料藥廣闊的下游產品線相比,硫氰酸紅霉素下游制劑的延伸和需求仍然有限,從需求總量來看還屬于一個小品種。目前國內醫院市場中,大環內酯類藥品平均增長率為10.36%,與頭孢類25.94%的增長率和青霉素類25.77%的增長率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在出口市場方面,據海關數據,2012年1~6月份,硫氰酸紅霉素出口量為999313 BOU,出口金額約為6494萬美元,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但出口金額同比下降了13.5%,出口均價比去年最高時的80美元/BOU,下滑至64美元/BOU。出口企業中,寧夏啟元仍然排在第一位,占了該產品出口量的37.91%;宜都東陽光、深圳遠邦進出口公司依次排在第2、3位。
由此可見,硫氰酸紅霉素是一只環保成本高、投資金額大、技術壁壘強、規模效應要求高的產品,投資硫氰酸紅霉素會遇到技術、環保、資金、市場等多重風險。正因如此,多年來,盡管硫氰酸紅霉素市場需求和價格呈上升趨勢,但國內30多家生產企業中一直是由5家企業主導市場,一般企業不敢貿然介入,產業集中度比較高。相比較其他大宗原料藥長達20多年的價格戰才艱難形成的產業集中,硫氰酸紅霉素目前的產業格局似乎要進步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