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關鍵地位中,中央空調的意義不言而喻。在近期為粉絲朋友們奉獻的雄出沒科技直播當中,我帶領大家一同去探秘了海爾的智能互聯工廠與智能電器生產技術。其中海爾中央空調成為了廣大粉絲關注的焦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扒一下海爾中央空調的技術與產業體系,看看海爾是如何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領先的。
【領先身位:海爾很快一步邁入中央空調新時代】
從相關產業信息報告,科研分析和銷量指數中都可以看出,海爾在中央空調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完全超前于行業的。
據產業在線三季報數據顯示:2017年1-9月份中央空調行業整體總規模596.84億,行業發展態勢趨于穩定,中央空調行業Q3季度進入緩慢增長期。但從細分品類來看,海爾品牌表現卻直線上升:連續6年增幅第一,多聯機增幅高達43.77%,占據行業第一,磁懸浮中央空調增幅更是高達189%,海爾模塊機也已42.45%超行業兩倍速大幅領先。
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技術與用戶體驗領先。這是為什么?
這種領先地位一方面來自于海爾在智能節能基礎技術,產業生產線,前瞻性科技的協同投入與發展,7項智能設備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并且在智能節能雙領域完成了深化布局。
在智慧節能經濟領域,海爾中央空調最早進行產業布局,在制造業端加入了對智慧節能的命題需求,將環保與智慧需求領先于時代的釋放到了空調產業當中,引發了對中央空調全新定義的闡釋。
綜合來看,海爾不僅全面實現了智慧節能全運營,更在物聯網戰略上率先發力,達成了以機械和智能雙引擎,推動環保與用戶體驗雙增長的復合式產業破局方式。
節能和智能,組成了海爾中央空調的雙翼,讓海爾在中央空調的陸地賽場上率先起飛。
【中央空調的歷史使命:海爾的綠色進擊】
進入社會矛盾與發展關系全面升級的新時代,中國開始成為節能環保事業的重度需求市場。無論是政策利好,社會趨勢還是市場選擇,都指向著節能減排這個大勢所趨。
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節能減排是從戰略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央空調的價值不言而喻。因為中央空調本身就是節能需求下的產物。如果能在這個領域繼續打開節能輸出之門,那么將全面引導中央空調為中心的節能減排新時代。
舉例來說,海爾中央空調產品中推出的全球最大冷量4200RT磁懸浮中央空調,使磁懸浮產品可以運用到超大型的建筑中,比普通中央空調達到省電一半的節能效果。普及化之后,顯然將對城市能源狀況產生顯而易見的影響。
同時,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也是綠色節能的制造典范。平均節約煤炭21606噸(相當于植樹610萬棵),每年減少耗能6200噸標準煤。
有這樣的節能優勢,海爾抓住了時代所需,也讓其領先地位成為了必然。
【智能化大潮的決勝者:海爾如何贏下這一局】
如果說節能優勢是時代所需,那么智能體驗就是國家所想,消費者所期,行業整體所盼。
廣為人知的德國工業4.0,其定義是“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展現在具體的制造業端口,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以智能互聯工廠跨越自動生產工廠,實現智能提速,智能控制成本,個性化生產以及智能體制造。
不約而同的是,中國智能制造2025計劃也提出了類似的需求。計劃提出,我國制造業必須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而這些也對應著智能生產與智能產品技術達成。
海爾中央空調在智能化上的突出表現,正符合國際與國內制造業的大勢所趨。
而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正是這一趨勢下的產物,也是海爾利用智能優勢贏下中央空調競賽的關鍵所在。加工設備全面轉換為智能設備,生產效率提升300%;從人工運輸轉換為智能配送,100%產品實現定制。
互聯工廠的出現,可以說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制造體系,由大規模制造轉型為大規模定制,用戶個性化需求匯聚,互聯工廠通過大數據實現大規模定制、個性化生產,也就是物聯網,通過人、機、物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實踐1年以來,海爾互聯工廠共接待了376批次、4283人的觀摩考察,贏得了全球范圍內的業界口碑。
互聯工廠正在打造出:結合用戶交互定制平臺、開放創新平臺、智能制造平臺三大平臺的智能制造綜合體。
利用這一優勢,海爾可以實現與用戶全流程的實時互聯,達到用戶和工廠的零距離,全流程透明可視。三大優勢下,在效率與成本優勢之外,還能夠讓海爾的中央空調成為用戶滿意,想用戶所想的智能產品,從而占據難以撼動的行業領先優勢。